高中历史教学课件:选必3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pptx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选必3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来的不同文化的交锋;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探究一:一战如何推动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第一次世界大战 1、时间: 2、导火线、根本原因、性质 3、交战双方(两大军事集团): 4、主要战场、战线、战役 5、结果: 1914—1918年 萨拉热窝事件;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同盟国集团←→协约国集团 欧洲战场;西线、东线、南线;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①以同盟国集团失败而告终。 ②民族民主意识进一步觉醒。 知识回顾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民族运动或民族主义革命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民族独立的运动。 民主运动或民主主义革命是指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斗争。 民族运动: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 民主运动: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民族民主运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 ★民族民主运动 历史概念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学思之窗】对比两幅地图,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出现了哪些新的国家? 1.觉醒的原因(背景) 思考:阅读P73-74,归纳欧亚非各国战后民族在民主意识觉醒的原因? ①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 ②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西亚和北非各地。 ③民族自决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当地人民为独立、民主而斗争的武器。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 民族自决原则 是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 民族自决作为政治概念最初出现在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中。 作为一个法律原则是由列宁在1916年《论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中正式提出的。 一战和十月革命后,这一原则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并获得一定的承认。 二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民族自决原则得到了确认。 《联合国宪章》是第一个正式规定民族自决原则的国际条约。 历史概念 地区 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欧洲 亚洲 中国 法属印度支那 印度 非洲 埃及 拉丁美洲 尼加拉瓜、墨西哥 2.觉醒的表现 四大帝国解体,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诞生,改变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 思考:结合史实,举例说明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爆发;先进知识分子觉醒,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中国革命进程 胡志明在法国参加共产党,从指望宗主国转为以民族解放的斗争争取国家独立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 尼赫鲁明确提出要求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目标并为之奋斗 出现争取民族独立和推进民主的进步运动 亚洲:中国、越南、印度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在东南亚,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链接纲要 在南亚,印度人民在甘地和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指导思想: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的思想,以及通过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的思想。 链接纲要 1889年11月14日,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出生。 1905年,尼赫鲁远赴英伦,进入哈罗公学学习。1907年10月,尼赫鲁提前考入剑桥大学。 1920年,尼赫鲁参加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次年被捕入狱。印度独立前先后8次被捕,在狱中度过9年。 1929年,尼赫鲁当选为国大党主席,在他主持下的国大党拉合尔会议提出印度完全独立的政治斗争目标。此后成为全国知识分子和青年的领袖,并多次当选为国大党主席。 1946年9月,英国初步移交政权,成立印度临时政府,英印总督兼任总理,尼赫鲁任副总理。1947年,蒙巴顿方案公布,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印度作为自治领独立,尼赫鲁任总理。 尼赫鲁与周恩来总理一起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中印关系的基础。尼赫鲁还是不结盟运动和万隆会议的倡导者之一。 尼赫鲁 非洲 埃及 华夫脱运动 埃塞俄比亚 抗意战争 拉丁美洲 尼加拉瓜 桑地诺抗美斗争 墨西哥 卡德纳斯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