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惯性思维与《威尼斯商人》.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逆惯性思维与《威尼斯商人》 《巴黎商人》出版后,他在世界上很受欢迎。学者们多角度、多学科阐释该作品的主题、人物、道德启迪、历史、现实意义和价值观等,但鲜见从思维角度解析该剧的研究论文。然而,剧中人物的思维模式又是现实大众思维模式的集中体现和人物“镜像”。笔者拟从剧中人物思维模式入手,分析莎翁笔下人物的惯性思维与逆惯性思维所产生的悲喜剧,旨在为当代社会“世界大舞台上的男女演员”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 “一达到一死” 在《威尼斯商人》这部喜剧中,莎翁用鲜艳细致的彩笔描绘出一个秀丽、敏慧的贵族少女鲍西亚的形象。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成全好友巴萨尼奥的婚事,向犹太高利贷者夏洛克借款。由于安东尼奥放款给人从不取利,且平时对这个高利贷犹太人多有“恶语谴责”,夏洛克怀恨在心,借机戏弄高傲的安东尼奥,提出了借款条件和违约处置要求:“在约里载明要是您不能按照约中所规定的条件,在什么日子、什么地点还给我一笔什么数目的钱,就得随我的意思,在您身上的任何部分割下整整一磅白肉,作为处罚。”17夏洛克在邀约时,决然不会有将血和肉分开的意念,哪怕是一闪念。安东尼奥承约时同夏洛克一样,丝毫不会有将“一磅肉”分为“肉”和“血”的概念。安东尼奥自信自己的践约能力,忽视了违约的风险,认为不能按期还款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夏洛克的违约要求完全是多余的。夏洛克和安东尼奥均以惯性思维看待借款。 然而,安东尼奥爽约了。剧中人如何看待爽约和对爽约后果的预期?杰西卡认为:“……说他宁取安东尼奥身上的肉……要是法律和威权不能阻止他,那么可怜的安东尼奥恐怕难逃一死了。”48公爵说:“现在你虽然坚持着照约处罚,一定要从这个不幸的商人身上割下一磅肉。”56从上下文可以看出,当人们提到“一磅肉”时,根本不会有血、肉分离的概念。血肉相连一个整体图示已经根深蒂固地扎根于人们的大脑,形成了定式。大家都认 为 安 东 尼奥难逃一死了;安东尼奥也自认为“履行罚则,殆无生望”。 恰恰相反,鲍西亚反常规思维,打破“血肉一体”惯性思维的固化,采用“谬理”,“引多方误之”的谋略,将“白肉”“一分为二”——“血和肉”。由此产生了貌似合情合理、不折不扣忠实执行法律的公平:“这约上并没有允许你取他的一滴血,只是写明着‘一磅肉’;所以你可以照约拿去一磅肉去,可是在割肉的时候,要是流下一滴基督徒的血,你的土地财产,按照威尼斯的法律,就要全部充公。……既然你要求公道,我就给你公道,而且比你所要求的更地道。”63人世间哪有割下一磅肉又不流一滴血之术?显然这是一个无法执行的判决。聪慧的女主人翁鲍西亚巧妙利用夏洛克惯性思维之固化,以固化之预期,破解其预期之固化。在众人都认为是“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鲍西亚将错就错,反错致胜,赢了官司,用知识和智慧挽救了自己的爱人和朋友。 二、 银氏的“困境” 剧中鲍西亚小姐的父亲留下身后遗嘱:在金、银、铅三只匣中有一只且仅有一只内置鲍西亚的画像。每一个求婚者可以在三只匣中任选一只。如果选中了内置鲍西亚画像的那一只,便可以跟鲍西亚成亲。如果未能选中,则终身不能再娶。消息传出,便呈现出“垂翅狂蜂方出户,寻芳浪蝶又登门”的热烈场面。第一只匣子是金的,上面刻着:“谁选择了我,将要得到众人所希求的东西。”第二个匣子是银的,上面刻着这样的约许:“谁选择了我,将要得到他所应得的东西。”第三个匣子是用沉重的铅打成的,上面刻着像铅一样冷酷的警告:“谁选择了我,必须准备把它所有的一切作为牺牲。”30 求婚者之一摩洛哥亲王面对三个匣子的心理过程是这样的:对于铅匣子,他想,“人们为了希望得到重大的利益,才会不惜牺牲一切;一颗贵重的心,绝不会屈躬俯就鄙贱的外表。我不愿为了铅的缘故而作任何牺牲”。面对银匣子,他先把自己的身价作了评估。他自认为应该得到很高的评价,但同时又想,也许凭着自己的这几分长处,还不配娶到这样一位小姐;但要是疑心自己不够资格,那未免太小看自己了。自己的家世、财产、人品、教养,哪一点配不上小姐?对于金匣子的的文字“谁选择了我,将要得到众人所求的东西”,他自思“那正是这位小姐了,整个儿世界都希求着她。这样一颗珍贵的珠宝,绝不会装在比金子低贱的匣子”。但当打开金匣子之时,亲王看到了一个死人的骷髅,那空空的眼眶里藏着一张有字的纸卷。上面写到:“发闪光的不全是黄金,古人的说话没有骗人;多少世人出卖了一生,不过看到了我的外表。”31-32摩洛哥亲王思维定式是:婚姻门当户对,发光的“外衣”才会有“金子”的内容。 另一位求婚者阿拉贡亲王认为,铅是下贱的,不值得为她而牺牲。如要选择众人所希求的金,众人也许是指那无知的群众,亲王可不愿“随波逐流,与庸俗的群众为伍”。选择那个写有“将要得到他所应得的东西的”银匣子时,亲王认为:“一个人要是自己没有几分长处,怎么可以妄图非分?”当这位自认为有资格得到“应得的东西”的亲王打

文档评论(0)

186****66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