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颅内真菌感染的影像学诊断附10例报告
颅内感染很少见,但近年来有所增加。由于颅内真菌感染的种类多,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样,诊断较困难,笔者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两家医院搜集的颅内真菌感染10例患者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1 临床表现和mr检查
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18~76岁,平均39.8岁。其中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例经脑脊液穿刺检查、培养证实。
主要临床表现有:头痛9例,发热3例,咳嗽2例。2例行胸部X线和CT检查发现肺部有结节灶,纵隔内淋巴结明显增大,1例淋巴结有钙化。颅神经功能障碍7例,颅内高压6例。CT检查采用GE 16层螺旋CT及Siemins欢乐双层螺旋CT扫描仪。 MR检查采用GE Signa 1.5 T扫描仪。其中9例行CT平扫,8例行CT增强扫描;5例行MR平扫和Gd-DTPA增强扫描。
2 ct平扫和mr表现
10例中,7例为曲霉菌,2例为隐球菌,1例为毛霉菌。颅内真菌性肉芽肿8例,其中脑内肉芽肿5例(3例位于髓质内,皮髓质交界处2例),颅内脑外肉芽肿3例。3例累及鞍区、蝶窦处,其中1例同时累及右上颌窦、筛窦, 2例同时伴有脑膜受累,除位于髓质内1例为毛霉菌感染外,均为曲霉菌感染。广泛累及脑膜2例,均为隐球菌感染。
CT表现:脑内肉芽肿5例,2例呈混杂密度,1例呈等高密度,2例呈不规则、不连续的厚环壁,并见晕征(图1)。不均匀强化4例,其中2例呈不规则、不连续的大厚壁环形强化(图1),1例有多发小环状强化(图2)。2例有结节状强化,均有灶周水肿和明显占位效应。2例有肺部感染和纵隔淋巴结明显增大(图3)。脑外肉芽肿3例,CT平扫均呈混杂密度,内均有小点状钙化灶(图4),边清、无灶周水肿,累及脑膜。1例有上颌窦、筛窦炎性肉芽肿,均有蝶窦内肉芽肿,伴蝶窦壁骨质破坏及中颅窝颅底骨质破坏。1例有鞍背、斜坡骨质破坏(图4)。肉芽肿明显强化1例,小结节状强化2例,附近脑膜强化3例。颅内脑膜真菌感染2例,1例累及基底池脑膜,1例累及大脑凸面脑膜。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脑池、脑沟部分消失,增强扫描脑底池、脑沟内见明显铸型强化(图5)。
MR表现:2例脑内肉芽肿在T1WI上呈低信号,其内有结节、小片、条状或环状等信号(图2、6、7),且在T2WI上等信号灶仍位于高信号中(图7),增强扫描上述等信号明显强化,呈结节状、条片状(图8)、小环状或大环厚壁状强化(图2)。脑外肉芽肿2例行MR平扫加增强,在T1WI上1例呈低、等T1灶,1例呈等T1灶,内呈条状稍高信号灶,占位效应明显;在T2WI上1例呈低、高信号,1例则为低信号,其间夹杂有等信号。增强后均有强化,1例呈小结节状强化,1例整个病灶有明显强化(图9)。2例均累及脑膜,并有脑膜强化,2例见脑膜尾征(图9),2例均累及蝶窦鞍背斜坡,1例脑干受压。广泛累及脑膜1例,为两侧顶部脑膜受累,两侧顶部脑沟内见等T1WI条状信号,T2WI侧为稍低条状信号,与脑沟形态一致,增强后脑沟内见明显铸型强化。
3 颅内真菌性肉芽肿性病变
颅内真菌感染一般呈亚急性或慢性感染。感染的菌种有多种,国内最常见的病菌有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隐球菌、酵母菌等。国外研究结果表明,在免疫功能正常者中,常见的真菌感染是组织包浆菌病、酵母菌、曲霉菌、隐球菌等。在免疫功能低下者中,感染菌种是曲霉菌、念珠菌、诺卡氏菌等。由于艾滋病的传播,器官、细胞移植术的推广,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及抗肿瘤药物的广泛应用,静脉留置管应用和抗生素的滥用,使真菌感染人群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本组中有2例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1例有长期滥用抗生素史。本组2例有肺部真菌感染,3例有鼻窦真菌感染,表明身体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是引起颅内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即使是免疫功能正常者,也值得引起注意。
颅内感染可分为弥散感染和局部感染。前者主要见于球孢子菌、隐球菌、念珠菌等。本组有2例为弥散感染,均为隐球菌引起,主要表现为脑膜炎型。局部感染多呈真菌肉芽肿型、脓肿型,主要致病菌有曲霉菌、毛霉菌等。本组3例颅内脑外型真菌肉芽肿同时伴有鼻窦受累,并见鼻窦肉芽肿和广泛骨质破坏及斑点状钙化,Kott等报道鼻窦内曲霉菌性肉芽肿56%有钙化斑,说明颅内脑外型真菌肉芽肿也具备鼻窦内曲霉菌的特点。脑内真菌性肉芽肿之致病菌,经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再通过血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本组有2例即通过该途径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病变类型除颅内肉芽肿外还可有脑脓肿、脑膜炎、脑动脉炎、硬膜下积脓、真菌性动脉瘤、颅骨骨髓炎、蝶筛窦炎性肉芽肿等。
本组颅内真菌性肉芽肿性病变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颅内脑外型肉芽肿;另一类为脑内肉芽肿。两者在本组中占80%。颅内脑外型肉芽肿3例,均由鼻窦扩展而来,呈侵袭性。CT表现特点为:(1)鼻窦内有炎性肉芽肿且窦壁明显骨质破坏;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