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潜阳封髓丹治疗虚阳粮食应用验案1则
虚拟阳漂浮综合征临床上广泛见,在严重疾病后,阳功能消失之前。而应用潜阳封髓丹一方治疗此类病症, 可谓得心应手。潜阳封髓丹由潜阳丹、封髓丹二方合成。其中, 潜阳丹为郑钦安自制的抚阳方, 用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症。药物组成:砂仁30 g (姜汁炒) , 附子24 g, 龟甲6 g, 甘草15 g。名医郑氏解说曰:“潜阳丹一方, 乃纳气归肾之法也, 夫西砂辛温, 能宣中宫一切阴邪, 又能纳气归肾。附子辛热, 能补坎中真阳, 真阳为君火之种, 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况龟甲一物坚硬, 得水之精气而生, 有通阴助阳之力, 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 悖其功也。佐以甘草补中, 有伏火互根之妙, 故曰潜阳。” (《医理真传》)
封髓丹原出于元代《御药院方》, 在明代董宿的《奇效良方》中亦有记载。功能“降心火, 益肾水”。组成:黄柏30 g, 砂仁21 g, 甘草9 g (郑钦安拟定剂量) 。本方虽非郑钦安自拟, 但郑氏非常推崇之, 认为“此一方不可轻视, 余尝亲身阅历, 能治一切虚火上冲牙痛、咳嗽、喘促、面肿、喉痹、耳肿、目赤、闭塞、遗尿、滑精诸症, 屡获奇效, 实有出人意外, 令人不解者……至平至常, 至神至妙。” (《医理真传》) 郑氏解释说:“封髓丹一方, 乃纳气归肾之法, 亦上中下并补之方也。夫黄柏味苦入心, 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 色黄而入脾。脾也者, 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 三才之义已具, 况砂仁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 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 真火伏藏, 则人身之根蒂永固, 故曰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 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 苦甘能化阴。砂仁之辛合甘草之甘, 辛甘能化阳。阴阳合化, 交会中宫, 则水火既济, 而三才之道, 其在斯矣……仔细揣摩, 而始知其制方之意, 重在调和水火也。”“真龙即真火, 或上或下, 皆能令人病。在上则有牙痛、喘促、耳面肿痛诸症。在下则有遗尿、淋浊、带诸症。学者苟能识得这一点真阳出没, 以此方治之, 真有百发百中之妙。” (《医理真传》)
吴佩衡等常将此两方合而用之, 名之为潜阳封髓丹。临床应用此方得法, 辨识“虚阳上浮”之症且用于杂病, 用之得当, 应手而愈。笔者现列举临床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1 潜阳封髓丹加麻黄治阴火
患者, 女, 40岁, 2011年3月19日初诊。患者自述饥饿无度, 每日4餐尚有饿意, 时有呃逆、口苦、反酸、大便秘结;伴乏力, 口不渴, 胃凉, 睡眠欠佳, 舌淡润胖大, 脉沉弦无力。查血糖、血生化均正常。肝胆胰脾彩超正常。其余相关理化检查亦正常。多方求治无效。辨为阳气不足, 不摄阴气, 虚火上浮之上消之证。治宜温扶元阳, 引火归原, 纳阳入肾, 方用潜阳封髓丹加味:附子15g, 干姜10g, 肉桂10g, 茯苓30g, 黄柏25g, 砂仁20 g, 龟板15 g, 桂枝15 g, 炒白术60 g, 泽泻10 g, 桃仁10 g, 柴胡15 g, 黄芩15 g, 炙甘草15 g, 生姜10片、大枣10枚。7剂, 水煎服, 日1剂。
2011年3月25日二诊:患者服上药后饥饿感仍在, 但口苦、反酸症状明显缓解, 乏力、胃凉、便秘等有所改善, 呃逆消失。舌质仍淡润胖大, 脉沉无力。上方去柴胡、黄芩、桃仁、泽泻, 附子加至20 g, 另加香附15 g、肉苁蓉30 g。再进5剂。
2011年3月31日三诊:患者诸症好转, 饥饿感基本消失, 唯乏力稍存。嘱适寒温, 节饮食, 调情志, 金匮肾气丸常服善后。
按:上消证多辨为实, 或胃郁有热, 消谷而善饥, 或阴虚火旺, 虚热内扰。似此案例, 属虚火上浮所致上消, 极易误为“实火”。论其饥饿多食、口苦、反酸、大便秘结、似属胃经有热。然从整体看, 患者尚有胃凉、乏力之症, 显然与前症不符;又舌淡润胖大, 脉沉弦无力, 综合判断, 属于“里阳受损, 阳气不足, 不摄阴气, 虚火上浮”, 故为阴火, 即假火。潜阳封髓丹正为此类证候而投。方中以潜阳封髓丹治阴火之本, 以柴胡、黄芩治胆经郁热之标, 炒白术60 g专为扶肠道之气、通便而设, 此取恩师张存悌教授法仲景去桂枝加白术汤之用。方中既用肉桂香烈质重引火归原, 又用桂枝味薄质轻以通行阳气, 并行不悖, 三诊后效如桴鼓。
2 肾阳不足,耳癫虚火上扰之临床
患者, 男, 41岁, 2011年4月11日初诊。患者于3年前雪中劳动后突发耳聋。曾于多家医院以“神经性耳聋”为诊断住院治疗无效。刻下:两耳中度耳聋, 可在1米内听到高声询问。患者身体瘦弱, 精神较差, 口淡, 自述睡眠差, 双足凉, 腰肢酸软, 二便正常, 舌尖红边齿痕, 苔薄偏少, 有裂纹, 脉弦数, 寸偏浮, 关尺偏沉。辨为肾阳不足, 耳窍失养, 虚火上扰之耳聋之证。治宜温肾助阳, 纳阳入肾, 摄敛虚火, 方用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