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_法典体系.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讲系统严谨的法典体系;一、中国古代法典编纂的历史;(二)秦汉时期(221B.C.——220A.D.)秦朝(221-207B.C.)

221B.C.,秦国兼并天下,统一中国,并制定了在新建立的秦帝国统一适用的秦律。汉朝(206B.C.-220A.D.)

大约在200B.C.,制定《汉律》(即《九章律》,约完成于128B.C.)。;(三)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0)魏国(220-265)

《魏律》(又称《新律》,共18篇,约230年制定)晋朝(265-419)

晋律,268年制定南朝

《齐律》,489-491;《梁律》(503);《陈律》,567

北朝

《北魏律》,分别制定修改于481、492、495、504;《北周律》,563;《北齐律》,564.;(四)隋唐宋元明清时期(581——1911)隋朝(581-618)

《开皇律》,581-583;《大业律》,607.唐朝(618-906)

《唐律疏议》(653,最终完成于737)。宋朝(960-1279)

《宋刑统》,963元朝(1280-1367)

《大元通制》,1316-1323,原法典失传明朝(1368-1644)

《大明律》(1373-1397)清朝

《大清律例》(1740-1905);二、历代法典的体例沿革;2、从《九章律》到《新律》、《泰始律》曹魏《新律》(18篇);西晋《泰始律》(20篇);(二)从繁到简的转变1、《北齐律》(12篇)

名例、禁卫、婚户、擅兴、违制、诈伪、斗讼、贼盗、捕断、毁亡、厩牧、杂律

2、《开皇律》(12篇)

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二)隋唐律的体例结构名例

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三)《大清律例》的体例结构(1740);(三)《大清律例》的体例结构(1740);(三)《大清律例》的体例结构(1740);(三)《大清律例》的体例结构(1740);三、帝国的法律形式(法律渊源);(一)律;(二)令;2.魏晋以来,律令有别

其余未宜除者,若军事田农沽酒,未得皆深人心,权设其法,太平当除,故不入律,悉以为令,施行制度,以此设教;违令有罪则入律。

——《晋书·刑法志》律以正罪名,令以存事制。;唐代,“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

日·仁井田陞,《唐令拾遗》

宋代,附令敕,前期,敕令混杂。南渡后,高宗、孝宗、宁宗、理宗组织修订绍兴、乾道、淳熙、庆元、淳祐敕令格式,孝宗时分门别类,将敕令分门编纂,曰淳熙条法事类。

元无令,但至元新格中,有禁令、祭令等。

明清令已不重要,清有则例取代令的地位。

明洪武元年,制作大明令,145条,分吏(20)、户(24)、礼(17)、兵(11)、刑(71)、工(2)。焦竑

《经籍志》列大明令一卷,《明史·艺文志》不录,证明当时即散失,日本保有刻本。;(三)例(明清);(四)唐代的律令格式及其关系;《职制律》“贡举非其人”条;《户婚律》“许嫁女辄悔”条;《断狱律》“断罪不俱引律令格式”条;2.(唐)令格式包含多部门的法律规范;(2)军事法律规范

《军防令》(开元二十五)

诸每一旅帅,管二队正;每一校尉,管二旅帅。卫士以二百人为团,团有校尉;五十人为队,队有正。

诸差卫士征戍镇防,亦有团伍。其善弓马者,为越骑团,余为步兵团,主帅已下统领之。

诸卫士十人为伙,火有六驮马(若无马乡,任备驴骡及牛)。

差兵十人以上,并须铜鱼、敕书勘同,始合差发。

若急需兵处,准程不得奏闻者,听便差发,即须言上。(擅兴);(3)民事法律规范

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即流移者亦如之。乐迁就宽乡处,并听卖口分田(卖充住宅、邸店、碾硙者,虽非乐迁,亦听私卖)。

诸买地者,不得过本制,虽居狭乡,亦听依宽乡制,其卖者不得更请。凡卖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牒,年终彼此除附。若无文牒辄卖买者,财没不追,地还本主。;诸官地内得宿藏物者,听收。他人地内得者,与地主中分之。即古器形制异者,悉送官酬其直。(杂令);(4)诉讼法律规范

诸犯罪,皆于事发处州县推断。在京诸司,则徒以上送大理;杖以下,当司断之。若金吾纠捉到罪人,非贯属在京者,皆送大理。(狱官令);诸犯罪,杖罪以下,县决之;徒以上,县断定送州,复审讫,徒罪及流应决杖、笞若应赎者,即决配征赎。其大理寺及京兆、河南府断徒及官人罪,并后有雪减,并申省。省司复审无失,即速下知。如有不当者,即随事驳正。若大理寺及诸州断流以上若除、免、官当者,皆连写案状申省,大理寺及京兆、河南府,即封案送。若驾行幸,即准诸州例,案复理尽申奏。若案复事有不尽,在京者追就刑部,复以定之。(狱官令);诸鞫狱官与被鞫人有五服内亲,及大功以上婚姻之

家,并受业师,经为本部都督、刺史、县令,及有

仇嫌者,皆须听换推。经为府佐、国官,于府主亦同。(狱官令)

文档评论(0)

135****08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