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发展史.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线性代数发展史

一行列式

行列式的出现已有300余年,1683年日本数学家关孝和在〈解伏题之法)中首先引人此概念。

1693年,莱布尼兹(G.W.工ezbniz)著作中亦有行列式叙述,世人们仍认为此概念在西方源于数学家柯西(A.LCaMchy)

1750年,克莱姆(Gcramer)出版的(线性代数分析导言〉一书中已给出行列式的今日形式。

1841年,雅谷比(c.GJaMM在(论行列式形成与性质)一书中对行列式及其性质、计算作了较系统的阐述

此后.范德蒙(A.TvandeMondl)、裴蜀(E.Be肋Mt)、拉普拉斯(P.sMdeI品PLace)等人在行列式研究中也作了许多工作,

但行列式在当今线性代数中似已被淡化,原因是:首先它的大多数功能已被矩阵运算取代,而矩阵(代数)理论与计算已相当成熟;再者是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与飞速发展,已省去人们许多机械而繁琐的计算.然而行列式也有其自身的魅力:技巧性强、形式漂亮,因而它在历年考研中不断出现.

行列式的主要应用是:求矩阵(或向量组)的秩;解线性方程组;求矩阵特征多项式等

行列式与矩阵有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尽管它们本质上不是一回事(短阵是数表,而行列式是数).

二矩阵代数

矩阵一词系1850年英国数学家薛尔维斯特(J—Jsylves贮r)首先倡用,它原指组成行列式的数字阵列。

矩阵的性质研究是在行列式理论研究中逐渐发展的.

凯莱(Acayley)于1858年定义了矩阵的某些运算,发表〈矩阵论研究报告〉,因而他成了矩阵论的创始人。德国数学家弗罗伯尼(F.G.Fmbenius)于1879年引进矩阵秩的概念,且做了较丰富的工作(发表在(克雷尔杂志>上)

尔后矩阵作为一种独立的数学分支迅速发展起来.

20世纪40年代,为响应电子计算机出现而诞生厂短阵数值分析,1947年冯?纽曼(VenNeumann)等人提出分析误差的条件数,1948年图灵(A.Turing)给出厂矩阵的Lu分解,矩阵的另一种分解QR分解的实际应用在上世纪50年代末得以实现.这一切使矩阵计算得以迅猛发展。

如今,矩阵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它的理论和方法在数学和其他科技领域(如数值分析、优化理论、微分方程、概率统计、运筹学、控制论、系统工程、数量经济等)都有广泛应用,甚至经济管理、社会科学等方而亦然。

三向量

向量概念是由复数概念扩张而来。1843年哈密顿(w.RHsmil仍n)的“四元数”概念引入的同时,引入了向量概念,从而开创它的计算与理论研究

1844年,德国数学家格拉斯(6.H.Grassmann)发表〈线性扩张论>,提出“n维超复数”概念.即n元有序数组,相当于今天的向量概念.此外他还定义了超复数的运算,且将Euclid几何的许多概念拓广至高维空间.

向量空间的现代定义是内皮亚诺(GPeano)于1888年引入的。不久,以函数乃至线性变换为元素的抽象向量空间随之建立,即1906午法国数学家费雷歇(M.Frechet)开创了抽象空间研究*包括无穷维向量空间(如今空间维数概念已拓至分数,产生“分形”这门新的数学分枝)

四线性方程组

我国古算书〈九章算术〉中已有“方程”概念,对于线性方程组,书中给出如何用“算筹”去演解(今人称筹算),而书中方程组系数排列成的数阵,实际上相当于今天的矩阵,而其中的算法相当于今天的矩阵运算。

宋、元时期的数学家秦九韶于1247年完成的〈数书九章〉,已给出相当于今天的对增广短阵实施初等变换解方程组的方法

莱布尼兹(GW.Leibniz)于1693年曾用行列式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麦克劳林(。Maclaurin)创立了解三、四元线性方程组的方法.

1750年,瑞士数学家克莱姆(C.Cramer)建方了解线性方程组的“克莱姆(Crsmer)法则”

1820年前后,高斯(cFGauss)给出解线性方程组的消元法(它常作为大地测量学发展的一部分).

如今矩阵理论已成为解线性方程组的有力工具.

五矩阵的特征问题

柯西(ALCauchy)在1826年,研究二次型在直角坐标变换下的形变问题时,首先使用了特征方程概念即|A-灯|=0,且证明了其不变性.1892年他从二次型束入手研究了特征方程的一般问题,1851年给出了|A+海|的初等因子、不变因子概念,且证明了一些有关结论。

1852年,希尔维斯特(JJSylvester)给出n元二次型化成标准型的“惯性定律”

1870午,约当(MEcJordan)证明了n阶复阵可通化相似变换化成约当标准形的结论

尔后,弗罗伯尼(F.G.Fmbenius)引进了矩阵的最小多项式(由特征多项式因子形成的满足矩阵化零的次数最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