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森林变迁史研究三十年.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森林变迁史研究三十年

森林不仅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由各种动植物组织组成的生态系统。它们不仅保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而且是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在人类历史时期,随着人口增加,社会经济发展,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加剧了森林生态与资源的变迁。近三十年对中国古代森林变迁史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本文仅就个人搜集的材料,略加评述,挂一漏万,势所难免。

本文的区域划分,以行政区域为主,兼顾自然地理区域,主要包括东北地区(黑龙江、辽宁、吉林)、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中南地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从略。

一、中国古代森林资源分布和发展

20世纪初,一批学者开始探讨和研究中国森林史,如戴宗樾刊于1918年的《中国森林历史概论》、张福延发表于1919年的《中国森林史略》、高秉坊发表于1921年的《中国森林之回顾》等。20世纪30年代,陈嵘出版《历代森林史略及民国林政史料》,1950年后又重新修订再版,更名为《中国森林史料》。

近几十年来,对中国古代森林生态史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林学和林业史领域,而是发展成“多种学科,不同学界的研究”。史念海、文焕然、何业恒、凌大燮、张钧成、朱士光、樊宝敏、周鸿等诸多学者都从宏观视角对我国历史时期森林资源的变迁进行了研究。史念海《森林地区的变迁及其影响》、《历史时期森林变迁的研究》、《论历史时期我国植被的分布及其变迁》,论述了森林变迁研究的方法、意义等问题。文焕然是中国历史植物和动物地理的先驱之一,他的遗著《中国历史时期植物与动物变迁研究》较早探讨了中国古代森林资源的变迁,其中包括《中国森林资源分布的历史概况》、《历史时期内蒙古的森林变迁》、《历史时期青海的森林》、《历史时期宁夏的森林变迁》、《历史时期新疆森林的分布及其特点》等重要论文。此外,文焕然、何业恒《历史时期“三北”防护林区的森林》、凌大燮《我国森林资源的变迁》、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马忠良等《中国森林的变迁》、董智勇、佟新夫主编的《中国森林史资料汇编》、陶炎《中国森林的历史变迁》、熊大桐《中国森林的历史变迁》、焦国模《中国林业史》、张钧成《中国古代林业史·先秦篇》、董源、樊宝敏《中国历代森林覆盖率的探讨》、《中国森林生态史引论》、李莉《历史时期的森林利用与文明的推移变迁》等都从整体上探讨了中国古代森林的历史演变。

根据学术界的研究,中国历史时期的森林资源分布和覆盖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总体上看,随着人类的出现,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历史时期的森林资源经历了由多到少、由好到坏的演变。凌大燮认为,古代数千年中,我国森林资源约减少一半,由太古时代的47600万公顷,减少到清初2913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49%下降到26%;从1700年到1949年200余年间,森林资源的损失大大超过古代5000年,到抗战前夕,森林面积减少到914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下降到8.19%。根据马忠良等人的考察,中国的森林,在原始社会(公元前200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高达64%,到清代开始时(1644年)全国森林覆盖率下降到21%左右,而到1949年全国森林覆盖率已下降到8.6%。《天然林保护的对策研究》课题组提供的报告也指出,史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为64%,到清代中叶覆盖率降到30%左右,新中国建国初期森林覆盖率为12.5%。周鸿认为,中国从多林国变为少林国,森林覆盖率从古代的53%左右减少到12.7%,居世界120位。

一些学者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森林资源及其变迁进行了研究。张钧成根据我国上古史料,对我国史前时期的森林生态状况进行了探讨。朱士光根据考古发现,对全新世中期中国天然植被的分布状况进行了考察。倪根金利用《诗经》中的材料,对周代森林状况和林业发展进行了研究。樊宝敏依据历史文献和已取得的考古成果,系统分析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董咸明分析了唐朝时期森林对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金麾博士论文《清代森林变迁史研究》,从中国地理环境、历代森林变迁状况、明清社会背景、自然灾害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对清代森林的变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二、森林生态变化

历史上,东北地区地处边陲,森林茂密,生态环境良好。董智勇、佟新夫等著《中国森林史料汇编》、马忠良等著《中国森林的变迁》,对东北地区的森林变迁都进行了专章论述。他们认为,由于辽宁西部和辽东半岛地区靠近中原,与中原汉族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