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清代温病学诸大师之我见
发烧学校是一个侧重于研究外感热损伤的学术学校。其理论肇始于《内经》,取法于《伤寒论》,而又与伤寒有明显差异。温病学派奠基于刘河间,而以叶天士《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为形成的标志。其后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一般被认为是温病学派集大成之作,而王孟英《温热经纬》则被誉为温病学发展之高峰。温病是外感温热邪气,治疗上“只能作热治,不能从寒医”,须要处处固护阴液,故温病学派给人的感觉一般来说是崇尚阴柔、好用寒凉、用药清灵等等。这其实是温病本身的需要,并非温病学诸大师一隅之偏。观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医案,其中治温病者不少,而治杂病之例更多,用药灵活,并非皆主于寒凉。今略考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三家之阴阳观,分论于下。
1本文简要介绍了叶天石的阴阳观点
1.1景岳阴阳检测
叶天士的阴阳观集中体现在《景岳全书发挥》中。叶氏在“全书纪略”中,对《景岳全书》进行了总体评价,认为“此书独以先天水火阴阳、命门真阳立言,说得天花乱坠,敷衍成文,以炫人耳目,毫无实际工夫。”729王孟英《归砚录》中也有类似的评价。而清代的另一著名医家陈修园亦说:“张景岳出,专宗薛氏先天之旨,而先天中分出元阴、元阳……用方不甚分别,惟以熟地一味,无方不有,无病不用……以阴虚阳虚,铺张满纸,亦属浮泛套谈。”三家对景岳先天阴阳之观点,如出一辙。
在《阴阳篇》中,景岳云:“人之阴阳。以气血脏腑为言,特后天有形之阴阳耳。若先天无形之阴阳,则阳曰元阳,阴曰元阴。今之人,多以后天劳欲贼及先天。”而叶氏驳之曰:“若讲先天无形,惟有大气而已。形体尚无,焉得有病?惟成形之后,有欲而人病起矣。有生之后,即有人欲,故尔有病,圣王设医以疗之。若竟讲先天,毫无人欲,何必设医?若此之论,皆玄虚也,无关于治道。”730
1.2景岳所见为“清”而事
景岳重阳之论,书中屡见。比如在《阴阳篇》中,景岳云:“天地阴阳之道,本贵和平,则气令调而万物生。然阳为生之本,阴实死之基。经云:阳杀阴藏。故道家曰:分阴未尽则不仙,分阳未尽则不死。凡欲保生重命者,尤当爱惜阳气。”叶氏驳之曰:“既云阴阳和平而万物生,何故独重阳而轻阴?”“圣王设医以疗民之疾苦,非谓成仙。”又说:“经云:阴精所奉其人寿。阴阳互为根蒂,故经云: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若无阴,则为孤阳而飞越矣。经云: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阳化气,阴成形。若无阴,其阳气何所依附而运行乎?不通之论,业医者,不可执此见识以误人。”730
景岳书中屡屡以河间、丹溪为医中魔道,对此,叶氏力辨其非。景岳曾说:“曩自刘河间出,以暑火立论,专用寒凉,伐此阳气,其害已甚……丹溪复出,又立阴虚火动之论,制补阴、大补等丸,以知柏为君,寒凉之弊又复盛行。嗟乎!法高一尺,魔高一丈。若二子者,谓非轩岐之魔乎?”对此,叶氏指出:“河间治病,未尝专用寒凉……何得捏未有之语,谤毁前贤?此轩岐之罪人也。丹溪治虚寒症,亦用热药,何得执补阴丸一方而毁之?近来吴门诸医俱用桂、附、参、地、河车、鹿茸等药以杀人,因见此书之论,故敢大胆用热药补之。彼景岳者,真轩岐之魔也。”730平心而论,河间、丹溪为中医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大家,贡献巨大,这是必须要肯定的。景岳因个人偏见,反而毁谤前贤,是不妥当的。学术观点不同,可以讨论,不可以人身攻击。
景岳后学滥用温补误人之例,叶氏《景岳发挥》中屡见。比如在“传忠录”下,叶氏以家藏《景岳全书》刻板的凌仪吉先生,误于景岳温补之说,而致类中,为其治愈的案例,作为对景岳学说之批驳。其文曰:“此书之板,藏于塘栖凌仪吉家,其人患类中之疾,误于此书之论,俱用热补之药,以致口角流涎,面色红亮,手足动摇,口出臭气,不能步履。余用二陈汤加黄连、石膏,清火豁痰,两月即能步履,神清气爽……”729
叶氏是临床大家,为当时最负盛名的“国手”。其论阴阳,一主于平。“但讲扶阳而以温补为治,何以为神变化?若神化者,可清可温,可寒可热,可攻可补。用兵者,除祸乱,攻强暴,如灭蚩尤,诛少正卯,攻病邪之法也。”729总之,阴阳之道,贵在平和,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叶氏之论,可谓得《内经》心法,不偏不倚者也。
2金朝王氏的阴阳观
王氏之阴阳观,大抵与叶天士同,也反对景岳空谈真阴真阳,动辄用桂附补阳,熟地养阴的做法;反对滥用温热药扶阳,而处处以阴阳平和为务。今略举数则。
在《温热经纬》中,王氏讽刺某些医家“讲太极,推先天,非不辨也,其实与病情无涉,而于医理反混淆也。”12显然,王氏是反对医家空谈太极、阴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