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丝路北道过天山的主干道路具有延续特点的乌鲁木齐三大历史文化现象
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麓,新疆盆地南端。靠近山区,距水一百公里。“它位于天山北,是四个重要的地方。”。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环境,使这里在漫长的历史沉积与前进的过程中,发展成为一座新疆的首府城市,成为连接内地,通往世界的枢纽之地。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古文化,一直吸引着中外学者的关注,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定论。1992年,有过一场关于乌鲁木齐历史的大讨论,经过数年的讨论,提出了“白水涧道”是“丝绸之路北道过天山的主干道路”和“丝绸之路必然经过乌鲁木齐”1的新论点,进一步明确乌鲁木齐的历史文化内容。正因如此,尽管这座城市深居内陆,但它所孕育的文化则不断被后人发扬光大,以至名扬中外。笔者将这种现象称作具有延续特点的历史文化现象。
一、路、道的现代化
乌鲁木齐——吐鲁番段道路是丝绸之路北道的一段确切的道路,古称白水涧道,该段道路东接赤亭道,西接碎叶道,是沟通东西方的大通道;在高昌、交河,该路又与银山道相通,成为沟通天山南北的道路。汉代称这条大通道为新北道,唐代称其为北道,至今,两称均有使用。
“白水涧道”一词的著录,起于唐代,但这条道路却早就存在。经对道路两侧及其周围考古,证明这里在远古时代便是先民生息繁衍之地,该地的绿洲带和南北山麓留存有大量的细石器、古墓葬群、岩画等文物古迹,特别是在达坂城、柴窝堡、盐湖、乌拉泊水库一带分布更为集中,最早年代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王炳华先生在他的《唐西州白水镇初考》一文中作出明确的结论:“这条山沟,从十分遥远的古代起就有居民在活动,是他们最先开拓,使用了这条天然谷道作为沟通天山南北的坦途,进入汉代以后,车师、匈奴、乌孙、突厥及汉族人民,都不断地在这条古道上活动,并留下了多方面的史绩。”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个鼎盛朝代,东西方陆路商贸活动进入最活跃的一个历史时期,特别是贞观十四年统一高昌,设西、庭二州之后,天山以北迅速得以统一,在以后较长时间内,少有战事,基本上是和平政局,为商贸活动提供了极好的社会环境。此间生产力大发展,具体至道路的建设上已十分规范,沿途有对途经人员的管理制度,同时设置了城、烽燧、驿站等。朝廷“招揽西域商人,促进贸易”2的指导意识,形成西域商贸活动的政策性大气候,而作为西域势力最强的民族西突厥,从六世纪中叶崛起伊始,便在丝绸贸易中受益,至唐代,商贸活动已成为这片地方兴盛的重要社会条件之一。加之唐朝海上运输尚不发达,大量商品集中在西线商道上流通,使得西线商贸迅速发展。综合这些因素,可见北道的繁荣状况,当时的将军诗人岑参以运力形象雅称其为走马川。近代,一位地理学家——德国的李希霍芬,颇看重新疆沟通东、西方的南、中、北三条道路发挥的历史作用,以商贸的主体货物形象称其为丝绸之路,又简称为丝路。这是广义的称谓,自然也包括白水涧道这段道路。这一称谓被世界迅速地公认,成为历史地理的分支学科,在世界和中国引起了学术热潮。
新中国成立之后,北道除与另外两道一起享有历史上曾有过的辉煌之外,更主要的则是以其超过另外两道的实用价值和潜在价值,独领风骚,进入了大发展阶段。建国之初修筑了兰新公路、兰新铁路,成为新疆通往中原的骨干交通道路,公路又称为312国道。90年代兰新铁路实现了双轨,向西延伸与国际铁路网接轨;随之乌鲁木齐——吐鲁番高等级公路筑成通车。鉴于它们沟通亚欧大陆的作用,又被雅称为“大陆桥”。道路的现代化进程,带动着各类传输设施的不断增加。五六十年代建成通讯线路,到90年代完成通讯光缆线路建设;排列有序的电力线路更具形象;乌吐石油天然气管道也建成使用。由此形成地下、地面、空中各具用途的立体运送网络。仅从地图上就可十分清楚地看到,这些现代化的道路均行进在“白水涧道”路径上。它们的建设不仅被列入国家或新疆的重点项目,而且还不断吸引着外资的投入,足见该线路对我国及对世界的作用与影响。注意这条道路的古今名称,应该说这是乌鲁木齐第一大具有延续特点的历史文化现象。
二、轮台诗的构成
轮台故城位于乌鲁木齐南郊,今称乌拉泊古城,在乌鲁木齐发展史上,是其第一城,在中国古典诗坛中,多有轮台诗,这些诗作分布在自唐及其后的各个朝代,构成了独具风格的轮台系列诗。
最早创作轮台诗的是唐代将军诗人岑参。岑参,少小立志,终生奋斗,一世为官,尤善诗文。报效国家是他的终生追求,曾先后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天宝八年(749年),历时约二年,失意而归;第二次天宝十三年(754年),为封常清所识拔,任职轮台三年。这期间他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身负重任,这样就使他对轮台及相关地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