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鉴赏古典诗歌的内容情感-课件.pptxVIP

高考复习——鉴赏古典诗歌的内容情感-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习——鉴赏古典诗歌的

内容情感;《考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①掌握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技巧。

②学会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原则:立足文本,联想想象

从题目联想内容

从作者推测背景(生平经历,思想主张,风格特色);一、从题目联想内容;一、从题目联想内容;一、从题目联想内容;二、从作者推测背景(生平经历,思想主

张,风格特色)——知人论世

所谓知人论世,就是了解诗歌产生的作家背景和时代背景。一个优秀的诗人、词人,其诗词总是打上时代的烙印,其个人经历、思想主张及风格特色等总是饱含在作品中。;杜甫(712~770);课堂示例

(08年福建卷)绝句漫兴九首(其三);答案示例:《绝句漫兴九首》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登岳阳楼》抒发了诗人的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注意: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的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趋向和风格一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个别存在。如:婉约风格的李清照就在评价项羽时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铿锵有力的诗句;三、从小序了解缘由

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原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这些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忽视。;三、从小序了解缘由

《琵琶行》并序: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琵琶行》的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四、从注解破解难点;课堂示例

(07年福建卷)武夷山中

(宋)谢枋(fāng)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

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

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提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示例: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意思对即可);五、从语言读出感觉

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李清照《声声慢》词作开头“寻寻觅觅,冷

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入声叠音词连用,

一下子使人感受到《声声慢》中的愁绪是沉重、哀痛乃至于凄厉的,这是融合了家国之思、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泣血之作。;六、从景物体味情感;课堂示例

(09年福建卷);八、从尾句参透主旨;课堂示例;原则:立足文本,联想想象

从题目联想内容

从作者推测背景(生平经历,思想主张,风格特色);鉴赏古典诗歌的内容情感考试常考题型;一、品味情景式赏析;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情调、氛围。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出运用什么手法抒发“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唐多令(邓剡shàn)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

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

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注:邓剡,南宋人,宋亡后不仕新朝,坚守节操,此词为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建康(南京)时所作。

提问:试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3句诗。;答案示例:南飞的许多大雁,在秋天清冷的月色下,宿于白茫茫的芦花中(景),作者用了冷色调的意象,渲染(烘托)了凄清冷寂的氛围(境), 寓(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法), 抒发了朝代更替,国家破亡的愁苦与无奈之情(情

文档评论(0)

150****81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