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14 文言文二则第2课时课件(18张PPT).pptxVIP

六年级下册14 文言文二则第2课时课件(18张PPT).ppt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单元

14文言文二则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我们常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达对远道而来的朋友的愉悦之情,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勉励自己和身边的朋友学习。你们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吗?

(孔子)

2.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孔子的知识?

总结补充: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属山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

3.学识如此渊博的孔子竟然被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难倒了,无法做出判断。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齐读课题)

4.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你还有什么想问的?

预设:从课题可以知道,文中主要写了两个小孩围绕太阳的远近辩论的事。他们争论的问题是什么?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辩论的结果是什么?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学弈》这则故事,说说我们是按照怎样的步骤学习的。

2.互相讨论,共同总结。

预设:检查字音—疏通文意—把握朗读节奏—感悟道理—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3.根据归纳出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4.汇报交流,确定字音。

(1)指名尝试读,引导互相正音。

(2)易错字音重点强调。出示词语及句子:

①词语:

辩斗盘盂沧沧凉凉探汤孰汝

③指名读,相机强调根据意思正音。

“辩斗”的意思是“争辩,争论”,所以这里读d7u。意思为“容量单位”时,一般读d6u。

“为”字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前两处“此不为”中的“为”意思是“是”,要读w9i。第三处“孰为汝多知乎”中的“为”同“谓”,是“说”的意思,要读w-i;“知”同“智”,是“智慧”的意思,要读zh#。

(3)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全文的朗读情况。

5.汇报交流,疏通文意。

(1)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已经读懂的句子的意思。

(2)理解重点句子。出示句子: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及日中则如盘盂。孰为汝多知乎?

指名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意思。

强调:文言文在解释的时候可以根据今天说话的习惯进行调整或补充。

(3)开火车完成对全文的理解。

6.汇报交流,把握朗读节奏。

(1)理解课文大意后,请根据句子的意思尝试划分节奏,再和同桌互相读一读。

(2)指名读出节奏,正确的节奏: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3)小老师带读,跟读。

(4)同桌互读、指名读、赛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明白道理

1.再读课文,思考初读课题时提出的问题,从文中提取两小儿的观点、理由、依据,然后再想想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填在表格中。

人物

观点

理由

依据

思考问题的角度

一儿

另一儿

2.指名回答。

预设:一儿的观点是“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理由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依据是“远者小而近者大”,思考问题的角度是视觉效果。

另一儿的观点是“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理由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依据是“近者热而远者凉”,思考问题的角度是对温度的感知。

3.两小儿在辩论时分别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方法,从视觉、触觉的角度有理有据地说明自己的观点。

4.他们争执不下的问题,孔子做出判断了吗?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孔子不能决也”)

这是为什么?

预设:两小儿的观点是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皆有理有据,孔子不能妄下判断。受时代所限,古人对于天文知识的探索可能还处在起步阶段,即使是学识渊博的孔子也不是无所不知的。

5.这则故事虽然短小,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请分别从两小儿和孔子的角度,说说你学到了什么。

预设:两个小孩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说话有条理,有大胆质疑的精神,能用生活经验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孔子是大学问家,却能诚实地面对自己所不知道的问题,没有不懂装懂,给了孩子正面的引导。体现了他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

四、布置作业

1.根据“孔子见两小儿辩斗—小儿辩日—孔子不能决—小儿笑”的顺序背诵《两小儿辩日》,尝试改编这个故事,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2.搜集与太阳有关的资料,弄清楚两小儿辩论问题的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最新试卷真题【首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最新中小学试卷真题,原版教辅电子档,校网通等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1月3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