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从两《唐书?车(舆)服志》中看唐代女性服饰特色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史学家常以“大唐气象”来概述它。在“大唐气象”中,服饰是五彩缤纷、富丽堂皇的,这成为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上一个最为重要的时期。而在唐代各种服饰之中,女性服饰又是最具有意象性和时代特色的。其服饰的丰美华丽,妆饰的异彩纷呈,都是令人目不暇接的。在两《唐书·车(舆)服志》中,关于女子服饰的描写非常丰富,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大唐盛世女性服饰的特色。总体来说,最能体现大唐盛世女子服饰形象的服装是:襦裙装、胡服、女穿男装。下面就结合两《唐书·车(舆)服志》中的服饰描写,来具体分析唐代女服的特色。
一、从两《唐书·车(舆)服志》描写中看女子的襦裙装
“半袖裙襦者,东宫女史常供奉之服也。”[1]——此为《新唐书·车服志》中所记载。文中提及的“半袖”也称“半臂”,是指短袖上衣,其形制多为对襟,长及腰部,两袖宽大平直,长不过肘。半臂首先兴起于隋唐时期的官中,后来才流入民间,成为一种常服。《旧唐书·来子珣传》:“常衣锦半臂,言笑自若,朝士诮之。”[2]我们从陕西乾县唐永泰公主墓的墓道、甬道以及墓室的四壁绘画上,均可看到穿半臂的女子形象。短衫外面罩一件半臂,在盛唐时期已经成为一种时髦的装束,当时的天子还将半臂作为赏赐下属的礼品。唐人姚汝能在《安禄山事迹》中就有记载,唐天宝七年,玄宗皇帝赐安禄山“紫绫衣十副,内三副锦袄子半臂”。可见,半臂在当时,就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贵重的装饰品。
半臂的基本形制,决定了其主要功能并不在于实用,而是一种比较纯粹的起美化作用的服饰配件。西安王家村出土的唐三彩女佣,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实物依据。女佣身穿曳地长裾,上着紧身窄袖短衣,短衣外面罩的就是一件袒领半臂。半臂也很紧身,长不过脐,下部用彩带系扎,很好地凸显了女性的上体曲线。从颜色上看,半臂的颜色较衣裙要明亮。从《新唐书·地理志》之类史籍资料提供的情况看,唐时扬州一带,就有专门制作贡物的“半臂锦”;北方的西域,也出产供作半臂之用的“蛮锦”。锦的质地,不但要厚于一般衣料,而且颜色也较一般衣料亮丽并富于光泽。选用这种材料制作半臂,不但柔软贴身,而且鲜亮夺目,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在整体服饰中,可以形成一个引人注目的装饰重点。
半臂一般和“裙襦”相搭配,不能单独穿着(见图1)。
唐代的裙装,在这个时期有了较大的突破,无论是从裙子的工艺制作上,还是从色彩搭配上,都体现出唐代服饰的独特风格。《新唐书·车服志》记载:“凡裥色衣不过十二破,浑色衣不过六破。”这就是对裙子制作在用料和颜色方面,相应所设的限制。从用料上看,唐代妇女的裙子,大多要用六幅以上的布帛拼制缝合而成,裙子下摆还是要拖至地下。这种宽大、修长的裙子,在用料上当然会很浪费,因此引起朝廷的干涉。文宗在即位时就提出了限令——“妇人裙不过五幅,曳地不过三寸”。
二、从两《唐书·车(舆)服志》描写中看女穿胡服
自唐太宗建立唐朝,定都长安起,对一切文化的汲取就不分华夷,兼收并蓄,尽展泱泱大国风貌,胡化风尚在玄宗重用番将的行为后,愈加明显且广泛。这时的胡服不再被鄙夷,而是转为一种特有的新鲜事物,喜好者也不仅仅是帝王和贵戚达官,直至风靡于百姓之间。在这样的风潮下,胡服被明确地记录进了《舆服志》——即唐代正统规范的服饰制度之中[3]。《旧唐书·舆服志》云:“开元来……太常乐尚胡曲,贵人馔御,尽供胡食,士女皆竞衣胡服。”“靴,胡履也,取便于事,施于戎服。”这样直接记载胡服的记录,是前所未有的。
所谓胡服,就是指古代北方西域少数民族的服饰。在唐代,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交往频繁,他们带来了本民族的异域文化,令大唐女子耳目一新。所以,唐代女性除了穿着本民族传统的襦裙装外,还添进了浓烈的胡服色彩。胡服的主要特征,是翻领、窄袖、对襟、腰间系有革带,革带上还常有若干条小带垂下,这种革带,叫蹀躞带,头戴各式胡帽,胡帽多用较厚的锦缎制成,帽顶多作尖状,周围织成花纹并镶嵌珠宝,下身穿小口裤,脚则着靴。穿着这种胡服,表现出一副矫健剽悍的形象,浑身透出北方草原健儿浓郁的阳刚之美。
这里还有一种服饰,是必须提到的,即妇女头顶着的大巾,被称之为羃。
羃,始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大约在南北朝时传入中原。《隋书·吐谷浑传》有云:“其王公贵人多带羃。”羃在唐代早期非常盛行,成为妇女出行之服。《旧唐书·舆服志》记载:“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羃,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王公之家,亦用此制。”初始的羃,并不是为了起到装饰作用。在中原能够流传,正是产生于中国传统礼制中对女子的约束。
《礼记·内则》记:“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羃恰恰可以“拥蔽”全身。其后的改良,是伴随者女性地位提高而出现的,如帷帽。当然这类改革并非一帆风顺,永徽之后产生的帷帽,尚未大兴就被下敕禁断,原因是“过为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从《虢国夫人游春图》看唐代女子服饰社会性的体现.doc
- 从《九人宫女图》看唐代的包容气度与开放胸襟.doc
- 从《长安十二时辰》管窥唐代女性的妆发与服饰特征.doc
- 从唐代女性服饰看唐人审美观念的转变.doc
- 从唐代女性服饰特色看其社会地位的嬗变.doc
- 从唐代女性生活习俗看“女着男装”现象.doc
- 从唐代女子骑马俑说起.doc
- 从图像学角度解析唐代墓室壁画仕女形象.doc
- 胡部新声锦筵坐——唐代女性服装中的外来因素.doc
- 胡风影响下的洛阳唐代女俑.doc
- 小学科学:ESP8266智能插座电路原理与动手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开放浪潮下我国多层次监管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中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质量分析与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金融科技监管中的数据治理与合规性要求》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3D打印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多材料制造与复合材料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绿色金融发展中的政府职能与市场机制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植物工厂多层立体栽培光环境调控技术对植物生长发育节律的调控机制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销售团队年度业绩总结.docx
- 银行风险管理与金融危机防范.docx
- 银行网络攻击预警与快速响应机制.docx
最近下载
- 附件14:项目《标价分离书》.xls VIP
- 喷塑规章制度管理.doc VIP
- 2025年高考真题——物理(甘肃卷)含答案.docx VIP
- DBJD25-60-2018 甘肃省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含税).docx
- 考研真题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化学(B)历年考研真题汇编.docx VIP
- 2025年甘肃高考化学真题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Colorful七彩虹 主板Intel H610H610M-D EVO V21 说明书(系统 win10 win11)用户手册.pdf
- 新九年级暑假衔接讲义 20 作文(二)描写出彩(学生版+教师版)2025八升九语文统编版.docx VIP
- 2024年甘肃高考政治试卷(真题+答案).pdf VIP
- 模板7:CSCEC8B-CM- M10303《项目商务资料档案清单》.xls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