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新生儿呛奶护理常规汇报人:
CATALOGUE目录新生儿呛奶的预防新生儿呛奶的症状与识别新生儿呛奶的紧急处理新生儿呛奶后的护理新生儿呛奶的预防性护理建议
01新生儿呛奶的预防
0102正确的哺乳姿势人工喂养时,应选择适合宝宝的奶瓶和奶嘴,保持奶瓶倾斜一定的角度,以防止奶水过快流入宝宝的咽喉部。母乳喂养时,母亲应将宝宝的头和身体紧密贴合,保持宝宝的头和身体的直线,以减少奶水进入呼吸道的风险。
控制哺乳速度和量母乳喂养时,母亲应学会控制乳汁的流出速度,避免乳汁过快地流入宝宝的咽喉部。人工喂养时,应按照宝宝的实际需求调整奶量和流速,避免过度喂养或喂奶过快。
在宝宝过度饥饿或哭闹时,宝宝的吸吮力较强,容易吸入过多的奶水,导致呛奶。因此,在哺乳时应尽量避免宝宝过度饥饿或哭闹。如果宝宝哭闹,应及时安抚,待宝宝情绪稳定后再进行哺乳。避免在宝宝过度饥饿或哭闹时哺乳
奶嘴是宝宝呛奶的重要因素之一,定期检查奶嘴是否合适、有无破损或老化等情况,并及时更换奶嘴。应选择适合宝宝的奶嘴型号,避免奶嘴过大或过小导致宝宝吸吮困难或呛奶。定期检查并更换奶嘴
02新生儿呛奶的症状与识别
呛奶时,宝宝可能会出现咳嗽的症状,这是身体自然的反应,旨在将进入气管的奶汁咳出。咳嗽呛奶时,宝宝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的症状,这是因为奶汁阻塞了呼吸道。气急呛奶时,宝宝可能会吐出大口奶,这是由于呼吸道受到刺激引起的。吐奶如果奶汁大量进入气管,宝宝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表现为面色青紫或无法正常呼吸。呼吸困难症状表现
观察症状注意声音观察面色感受胸部起伏识别方长应密切观察宝宝在喂奶过程中的表现,留意是否有呛奶的症状出现。如果宝宝在喂奶过程中出现咳嗽、气急等异常声音,可能是呛奶的迹象。如果宝宝面色突然变得青紫或苍白,可能是呛奶的征兆。家长可以观察宝宝的胸部起伏情况,如果起伏异常或出现暂停,可能是呛奶的表现。
呛奶通常发生在喂奶过程中或喂奶后不久,而溢奶则多发生在喂奶后较长时间。发生时间奶量伴随症状严重程度呛奶时,宝宝吐出的奶量较多,可能呈喷射状;而溢奶的奶量较少,多为顺着嘴角流出。呛奶时,宝宝可能会出现咳嗽、气急等症状,而溢奶时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呛奶可能导致宝宝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相对而言溢奶的风险较小。呛奶与溢奶的区别
03新生儿呛奶的紧急处理
迅速将新生儿抱起,头部略低,用手拍其后背,使吸入的奶汁吐出。用中指和食指伸入口腔和咽部,将异物迅速清理出来。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清除口鼻异物后仍无法缓解,应及时就医。迅速清除口鼻异物
轻拍后背或胸部将新生儿抱起,用空心掌从下往上轻拍其后背,促使呛入的奶汁流出。若新生儿出现呼吸困难、面色青紫等症状,可采取胸外按压的方式进行急救。在急救过程中应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紧张和恐慌,以免加重宝宝的呛奶症状。
将新生儿的头部放低,脚部抬高,以保持头低脚高的姿势。这种体位有助于减少奶汁流入呼吸道,缓解呛奶症状。在保持头低位的同时,应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呼吸状况和面色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保持头低位
04新生儿呛奶后的护理
观察宝宝呼吸频率是否正常,若呼吸频率过快或过慢,应及时就医。观察宝宝是否有咳嗽、吞咽困难等症状,若有应及时就医。观察宝宝是否有呼吸困难、气喘、嘴唇发紫等异常表现,若有应及时就医。观察宝宝呼吸情况
调整哺乳姿势,尽量让宝宝身体与母亲身体紧密贴合,减少空气进入。调整哺乳时间,避免宝宝过度饥饿或过度饱食,以减少呛奶的发生。适当控制哺乳量,根据宝宝的食量适当调整,避免过多或过少。调整哺乳计划
学习正确的哺乳姿势和技巧,了解如何正确喂养宝宝。学习如何观察宝宝的呼吸、吞咽等情况,了解呛奶的症状和紧急处理方法。学习如何正确抱持宝宝,了解如何安抚宝宝的情绪,减少呛奶的发生。增强家庭护理知识
05新生儿呛奶的预防性护理建议
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确保宝宝的生长和发育正常。通过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可能导致呛奶的潜在问题,如呼吸道异常或食管问题。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
注意宝宝的睡眠姿势睡眠时尽量让宝宝侧卧或半卧位,避免平躺时发生呛奶。保持宝宝的头部和上半身处于同一水平线,以减少胃内容物回流的风险。
维持室内温度在22-24摄氏度之间,湿度在50%-60%之间,以避免空气过于干燥或过湿。保持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以免宝宝受凉或引起呼吸道刺激。保持适当的室内温度和湿度
THANKSFOR感谢您的观看WATCHIN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完整版)新概念一册lesson61-70单课练习试题和参考答案.doc VIP
- 生成式AI环境下的数据可视化生成理论及语图关系研究.docx VIP
- 具身智能领域专题概述.docx VIP
- 北京四中 初三数学期中试卷.doc VIP
- GB 50015-2019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带书签+条文说明).docx
- 课件: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肺部感染的病例讨论.ppt
- 高盛-人形机器人:AI促进剂(英译中).pdf VIP
- 高盛-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宇树科技(未上市)调研要点,硬件表现稳健,但仍未准备好履行功能型任务-250227.pdf VIP
- 社区门诊常见病历模板范文.docx VIP
- 2024风电场工程微观选址技术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