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未成年人犯罪报道叙事学研究的中期报告
经过对未成年人犯罪报道叙事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报道中的呈现方式存在问题
在报道中,未成年人犯罪常被呈现为一种社会问题,而非个体行为。这种呈现方式使得读者往往将未成年人犯罪归于群体问题,而非个人行为选择。此外,报道中往往使用“可怜”“可惜”等表情词语,将犯罪行为视为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所致,而忽略了个体的主动性和责任性。
二、报道中缺乏系统性分析
在报道中,对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分析往往停留在宏观层次,缺乏对个体行为和原因的深入分析。此外,媒体往往只重点报道犯罪事实和犯罪人的个人信息,而忽略了犯罪行为的背景和原因。
三、报道中缺乏关注未成年人的再教育和社会融入
在报道中,对于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社会融入问题的报道比较缺乏。这种呈现方式使得读者难以了解未成年人在犯罪之后接受的惩罚和教育措施,并且缺乏相关制度和政策方面的介绍。
基于以上发现,我们建议:
一、报道中应注重个体性和责任性的表现方式
报导不应将未成年人犯罪视为社会问题,而应强调其个体性和责任性。报导中应该避免使用“可怜”“可惜”等词汇,以充分展示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动性和责任性。
二、报导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背景和原因的分析
报导应更加注重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背景和原因的深入分析。此外,应该加强对相关制度和政策方面的介绍,让读者了解未成年人在犯罪之后接受的惩罚和教育措施。
三、加强对未成年人社会融入和教育方面的关注
在报导过程中,应更多关注未成年犯罪人的教育和社会融入问题,展示他们在处置之后接受的再教育和社会融入方面的表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