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从古至今的变化.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节习俗从古至今的变化

建国以来雍渡村春节习俗变迁

(一)20世纪40、50年代

在大多数的受访者印象中,建国初期的春节的习俗与解放前没有什么差别。因此可以将这短时期看作一个重要的定位轴:在这之前,当地春节习俗千百年来没发生多大改变。人们要忙着对保佑、赐福于他们的神祗、祖先有个交待;要对一年来的往来账目有个结算;要对亲戚、邻友给以节日的慰问,以使今后能更好地相处。对一年来的家庭事、个人事都要加以总结,以使在新的一年里,个人能更有进步,家业更加兴旺。

在本人的调查中,记录到这个流传已久的歌谣。歌谣描述了过去春节期间的活动安排。而事实上,与成都市相距不远的郫县当时安靖镇雍渡村还是一个以“男耕女织”自然经济为主的村落。当地农民十分贫穷,过年的真实情况远不如描述中丰实。

(1)(1)年前准备

40、50年代的过年风俗几乎完全延续传统,春节作为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些天一定要吃好穿好,辞旧迎新。当时人们盼着过年,把最好的粮食也攒到过年吃。

年货早早就开始准备。腊月初八喝完腊八粥,就去集市上筹备年货。当时年货没法一次性办齐,今天用粮食换点调料,过阵子再换点布匹……过年十分拮据。当时根本没钱买多少油。年货首先少不了过年必备的蔬菜,主要是萝卜、水白菜、卷心菜、大葱,冬瓜、土豆等这样的蔬菜穷人则多数买不起。年前买鞭炮、春联、年画、水果、糖、酒、菜等物品,以及调味品,酱油也属于奢侈品,肉类则在当时来源于自家养殖。50年代末国家过年给每人发一两白糖或黑糖。此外,年前自家腌制腊肉、磨糯米粉做汤圆。进入腊月中旬,各家各户就开始推碾汤圆粉,为大年初一全家人可以吃到象征甜甜蜜蜜、团团圆圆的红糖汤圆做准备。汤圆里包着红糖、芝麻、花生,以红糖汤圆为主。当地很少吃面食,所以没有过年蒸馒头的习俗。

十二月廿二、廿三收拾棉纺车。平日“男耕女织”,女性整日在家中纺线织布,缝衣绣鞋。当地是蜀绣的发源地,当地妇人各个市能工巧匠,天天忙碌这。而赶到过年将一年的活收拾起来,好好休息半个月。十二月廿三晚“送灶王爷”。传说灶王爷这天要骑马上天。灶王爷一年四季都在厨房,伺候一家老小吃喝,观看男女老少的行为,二十三那天上天禀报玉帝。所以民间有说法要把他嘴巴抹上糖,有的地方还给他抹上酒糟,让他醉了不要乱说话。当地人把厨房贴的灶王爷画像取下,裹点蒿草,意在给马准备上干粮,用火烧掉。边烧边念叨:“灶爷灶婆你别嫌,一把蒿草送上天”“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十二月廿四、廿五:为孩子们做衣服,缝鞋缝袜子。受经济条件限制,很多大人过年也没新衣新鞋穿,即便如此,还是要给自己的孩子过年做上一套新着装。据当地老人的话就是:“过年就是给孩子过的。”十二月廿六、廿七:掸尘,即扫尘。这一天,主妇会带着孩子清扫家里的所有角落,除了平时打扫的地方,还要搬动家具,清理卫生死角;刷洗家具、地板、窗户,用特制的长扫帚清扫天花板,把积了一年的灰尘和积垢清洗干净。除了将地面、角落彻底进行一次打扫,还要对墙面进行“漫墙”,即用调制好的稀泥把墙重新抹一遍。当时家家都是茅土房,用泥和杂草糊的墙。将糊了一年的年画、墙纸撕下,抹一层新泥,晾干后糊上新的墙纸。

十二月廿九煮肉。当时一盒火柴一分钱。人穷,杀完猪90%的猪肉都卖了,给自家多剩下猪头、内脏留着过年吃。

(2)节日的仪式与活动

十二月三十:成都人元旦不吃饭,因为“饭”与“犯”,同音,为了避讳,则吃汤圆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福寿绵长。早起吃汤圆,中午吃面条。吃完早饭后,大人一般为过年筹备买菜。之后去坟头上香。吃罢午饭下午贴春联、年画。大门上还贴上秦琼、敬德的画像。年画的内容多种多样,有“梁山伯祝英台”“王昭君出塞”,也有福星等各种神仙画像。此外,贴上新的神像,包括“灶王爷”“仓神爷”“土地爷”“天地爷”“财神爷”。贴好画像点上一炷香,祈求神仙保佑。

当天下午又被称为“接灶王爷”,贴好春联年画神像后一家人聚在大门口放炮,迎接灶王爷从天上回来。

年夜饭前,大人总会一边给小孩洗澡,一边再三叮嘱小孩不能乱讲话,不能骂人,要说好话;大人在春节期间也很少骂孩子了。傍晚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饭菜是一年以来最丰富的。黄昏时分,在主客堂的北墙放一张桌子,上面摆着仪式用品(香、香炉、烛和两个烛台等)。当饭桌放好,画着家庭祖先肖像、家族兴旺繁荣场面的画轴挂起来后,屋子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成年人小心规矩地走动,小孩保持安静。晚饭后,父亲和小儿子上祖坟请祖宗的灵魂回家。而后,在堂屋门口举行迎接财神、天神、地神、灶神以及其他不知名的亲属神灵的仪式。“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据当地人口述,除

文档评论(0)

ld0667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