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汇编:文言文板块.docxVIP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汇编:文言文板块.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汇编:文言文板块

福建福州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深虑论

方孝孺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可不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10.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涂黑不超过两处。

故其子孙虽有至A愚不肖者足以B亡国C而天卒不忍D遽亡之E此虑之远者也

11.下列对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分别指土神和谷神。古代帝王祭祀社稷,于是社稷就成了国家或政权的代称。

B.“庶孽”指姬妾所生的子女,在本文中指刘邦即位后分封的燕、代、齐等十个同姓王。

C.“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句式相同。

D.本文中“区区”一词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的“区区”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指出古代筹划国家大事之人常常注重艰难危险的一面,而忽略平常容易的方面,从而引出本文论述的中心。

B.第二段叙述从秦汉至唐宋,历代统治者总结前代覆亡的经验教训,得出他们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的结论。

C.第三段强调“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由于思想的局限性,作者对“天道”的理解带有一定宿命论色彩。

D.本文说理深入透彻,语言明白晓畅,这一特点在他评论前代帝王的部分体现得尤为充分。

13.把文本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

14.“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请从“人事”的角度概述本文中使国家安定的治国之道。

福建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节选自司马迁《屈原列传》)

材料二:

屈原履忠被谮,忧悲愁思,独依诗人之义,而作《离骚》,上以讽谏,下以自慰。遭时暗乱,不见省纳,不胜愤懑,遂复作《九歌》以下凡二十五篇。楚人高其行义,玮其文采,以相教传。

且人臣之义,以忠正为高,以伏节为贤。故有危言以存国,杀身以成仁。是以伍子胥不恨于浮江,比干不悔于剖心,然后忠立而行成,荣显而名著。若夫怀道以迷国,详愚而不言,颠则不能扶,危则不能安,婉娩以顺上,逡巡以避患,虽保黄者,终寿百年,盖志士之所耻,愚夫之所贱也。

今若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若砥矢,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而班固谓之露才扬己,竞于群小之中,怨恨怀王,讥刺椒、兰①,苟欲求进,强非其人,不见容纳,忿恚自沉,是亏其高明,而损其清洁者也。昔伯夷叔齐让国守分不食周粟遂饿而死岂可复谓有求于世而怨望哉?且诗人怨主刺上曰:“呜呼小子,未知臧否。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风谏之语,于斯为切。然仲尼论之,以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