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古文观止(十二)第十二课觅律寻规,据词明义—以《方山子传》为例掌握文言实词的常见语法特点
1.整理《方山子传》中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实词现象,积累常见文言实词的义项及用法。2.结合例字解析梳理总结《方山子传》中文言实词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规律,掌握具体语境中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3.运用掌握的常见实词完成简单的文言小传的撰写。学习目标
壹第一课时借语境明晰词义句义
(一)导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一般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主语、宾语或谓语),含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文言文实词由于语言发展的原因而又具备很多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语法或语义特点,学习时应当多加关注。常见的几个主要特点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
(二)善用语境
语境语境是语用学的核心概念之一。人们的正常语言交流总离不开特定的语境,这里的语境包括交际的场合(时间、地点等)、交际的性质(话题)、交际的参与者(相互间的关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信念、过去的经验、当时的情绪等)以及上下文。语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话语的理解和使用。在特定语境中,说话者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有时会在特殊的位置选择具有特定语法功能的词语,以便听者给予特别的注意,从而理解语言的意义。反之,理解语言使用者所使用的特定词语及其语法功能,便能明白意义、更好地领会其表达目的。
下面我们以《方山子传》为例。了解《方山子传》一文的写作背景、苏轼与方山子的关系等,并在文中任选一个文段,筛选文中的6一8个实词,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中加点字的正确含义。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方山子传》)实词意义隐人归隐的人,隐士。慕仰慕。宗尊崇,推崇。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驰骋原意是纵马疾驰,这里指施展抱负。遇名词作动词,得到机会,被重用。遁遁世隐居。闻这里指来往。
(三)翻译语段
信达“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达”是文言文翻译最根本、最重要的要求。结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以及表达习惯,修改翻译,使之符合“达”的要求。能够把文言文翻译成流畅明白的现代文,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内容、把握主旨情感,还能提升对语言的感知和运用能力,因此翻译文言语段,是文言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文言文翻译有“信、达、雅”三个层次的要求,高中生应掌握第一层次“信”的要求,并努力向第二层次“达”的要求靠拢。“信,就是要做到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加原文内容,“信”是文言文翻译最基础的要求。按照“信”的要求,将《方山子传》第一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贰第二课时觅律寻规,为我所用
(一)导入
文言实词数量多,词义复杂。背诵记忆的方式,无法帮我们全面掌握所右实慕功能和用法。本节课,让我们结合《方山子传》一文,对之前确定实词意义和用法以及翻译文言句子的过程作一番探究,然后巩固相关知识,并且进一步尝试运用文言实词和相关语法,表达思想。
(二)整理分析
实词意义分析方法隐人归隐的人,隐士。上下文慕仰慕。上下文+成分对称宗尊崇,推崇。上下文+语法+成分对称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知识积累与迁移驰骋原意是纵马疾驰,这里指施展抱负。上下文+词义联想遇名词作动词,得到机会,被重用。语法遁遁世隐居。上下文闻这里指来往。上下文+词义联想学习任务单展示
总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实词用在特定语境中就会因为上下文语义联系、语法位置限制等凸显出其特定的功能和意义;结构或内容本身的对称性可以由已知推断未知;已有的知识储备也是我们理解实词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果一个实词本身的义项不能满足语境语义需要,那我们还可以考虑其存在通假用法的可能。
(三)总结理解实词的主要方法及规律
一语境分析法二语法分析法三总结理解实词的主要方法及规律联想印证法四并列结构推断法五通假推断法双音联想法成语联想法
(四)融会贯通,尝试写作
融会贯通我们掌握了实词理解的方法,就能更好地掌握文言实词的具体用法,我们还可以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用法形成文段表达。选取自己熟悉的20—30个文言实词,梳理自己或者你所熟悉的某一同学、老师或某一社会人士等人物的事迹,写一段简短的人物小传,字数不少于100字。
《古文观止》(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