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乡土中国》阅读(解析版)-【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浙江专用).docxVIP

专题11 《乡土中国》阅读(解析版)-【学考复习】2024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浙江专用).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统编教材版)语文专题训练

11.《乡土中国》阅读

1.李雷同学在班级举办的《乡土中国》阅读分享交流会上临场表现失利,韩梅梅同学想要鼓励他不要气馁、积极面对,最合适的是(???)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D.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体现的是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与活动中落选的语境不适合。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展现了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与鼓励他积极面对、不要放弃的语境适合。

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带有消极思想,与鼓励他积极面对、不要放弃的语境不适合。

D.“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展现无比自负、踌躇满志的形象,与活动中落选的语境不相合。

故选B。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过去”的投影。历史对于个人并不是点缀的饰物,而是实用的、不能或缺的生活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所以人在记忆力上不能不力求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然就没有了文化,也没有了我们现在所能享受的生活。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①我们不但要在个人的今昔之间筑通桥梁

②就不能不学习文化

③而且在社会的世代之间也得筑通桥梁

④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

A.④②①③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④③①②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前文强调历史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基础,与此衔接应该是④“人不能离开社会生活”,而后文说学习文化,故④后接②,强调人在社会生活要学习文化;

“文化得靠记忆”“人在记忆力上不能不力求发展”强调记忆的重要,“不然就没有了文化”强调记忆对于文化就是桥梁,起沟通作用,而“不但”“而且”形成递进分句,先①后③排列。

故选A。

3.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所谓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是“词”。我们不断地在学习时说着话,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应用的概念,概念必然是用词来表现的,于是我们靠着词,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选自《乡土中国》)

①使我们从当前走到今后

②使我们从特殊走上普通

③在片刻情境中搭下了桥梁

④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③④ D.③②④①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本语段主要讲象征体系中词的意义,前文说“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应用的概念”,可知此处说的是特殊与普遍的关系,故第一个空应选②,排除AD;

结合文本“我们不断地在学习时说着话,把具体的情境抽象成一套能普遍应用的概念,概念必然是用词来表现的”,说明我们靠着词在个别情境中搭建桥梁,故应是“于是我们靠着词”,“使我们从特殊走上普通”“在个别情境中搭下了桥梁”,排除C;

依据②④的格式,可知①在③的前面,故可得出答案。

故选B。

4.阅读下面文字,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有_______的阐释:中国乡村秩序是从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开始的。此后时空流转,纵使百转千回,讨生活也好、讨理想也罢,走出去的中国人,还是会被故土的浓烈情思所牵绊。从这个意义上说,过年回家,大概是三件事:一是省亲,_______思念之苦;二是乡愁,归于故土之亲;三是仪式,_______精神传承。

A.一针见血慰藉濡染 B.高层建瓴抚平????感服

C.恰如其分消除感悟 D.鞭辟入里解除????渲染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一针见血”:意思是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高屋建瓴”,指的是在很高的屋顶上把水瓶里的水倒下来,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当。在现代汉语中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恰如其分”:指说话办事十分恰当,正好达到合适的限度。“鞭辟入里”,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切中要害。此处所填词语修饰费孝通先生的阐释,要表达的是阐释“清晰透彻”,切中要害,因为后文透彻明确地点破了中国乡村秩序的本质,可以填写“一针见血”。

第二处,“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