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四川会理拉拉铜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陆动力学背景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题目:四川会理拉拉铜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陆动力学背景
一、背景与意义
四川会理拉拉铜矿是中国著名的铜多金属矿床之一,由于矿床富含铜、钴、锌、铅等多种金属矿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近年来,随着矿床勘探和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地球化学研究在矿床成因和资源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拉拉铜矿地区岩石类型丰富,包括花岗岩、斑岩、火山岩、玄武岩和流纹岩等,这些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拉拉铜矿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因此,对拉拉铜矿地区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的研究,对于揭示矿床的成因、评价资源潜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拉拉铜矿地区的地质条件以及成矿岩浆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也与大陆动力学密切相关,因而本研究还将探讨其大陆动力学背景。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四川会理拉拉铜矿周边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不同类型岩石的成因和演化过程,分析其与矿床的关系,以便提高对矿床的认识和评价。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拉拉铜矿地区不同类型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2)岩石中重要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矿床的关系。
(3)利用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矿床形成的时代。
(4)分析拉拉铜矿地区的成矿岩浆特征。
(5)探讨拉拉铜矿地区的大陆动力学背景,以便为进一步的矿床评价和找矿工作提供依据。
2.研究方法
在矿床勘查现有的基础上,采集拉拉铜矿周边不同类型的岩石样品,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对样品的分析,揭示不同类型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矿床的关系。
基于本地区成岩成矿背景,结合前期工作的成果,分析成矿岩浆的来源和演化过程,探讨其与矿床形成的关系。
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考察和分析,探讨本区域的大陆动力学演化史及其对矿床形成的影响。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
1.预期成果
通过对四川会理拉拉铜矿周边不同类型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预计获得以下结果:
(1)拉拉铜矿地区不同类型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2)岩石中重要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矿床的关系。
(3)矿床形成时代和成矿岩浆特征。
(4)拉拉铜矿地区的大陆动力学背景及其对矿床形成的影响。
2.意义
①通过对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可以更深入了解矿床成因和评价资源潜力,为指导矿床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②由于拉拉铜矿地区处于大陆构造环境中,与大陆运动密切相关,因而对区域大陆构造特征的分析和剖析,对于进一步研究铜多金属矿床的成因与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③本研究不仅对拉拉铜矿地区的矿床成因和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区域的地质演化、构造变形和大陆动力学问题的研究有重要启示作用。
四、拟定工作计划
本研究拟分4个阶段进行,计划工作如下:
1.阶段一(3个月):文献查阅和资料收集,了解拉拉铜矿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前期研究成果。
2.阶段二(6个月):野外地质工作,根据文献资料和前期调查结果,对矿区周边不同类型岩石进行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准备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等相关分析。
3.阶段三(6个月):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等方面的分析,并对成矿岩浆进行研究。
4.阶段四(3个月):数据处理和成果整理,将实验室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评价和解释,撰写论文并进行学术交流。
五、参考文献
[1]王昆,姚天星,席超员,等.会理拉拉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因和资源潜力[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9,32(2):95-101.
[2]肖锡民,江洪国,丁常青.川西北鲜水山花岗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意义[J].岩石学报,2005,21(5):1240-1246.
[3]张欣,叶世宇,徐绥娜,等.四川会理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意义[J].矿产勘查,2011,1(1):52-57.
[4]詹慕德,梁亚德.晚三叠世以来中国大陆构造演化及其成矿背景[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
[5]李志敏,周建中,邢耀东.中国构造地质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