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3-2024学年陕西省安康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3

陕西省安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选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规定位置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

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

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

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

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约6000年新石器时代。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考古发掘反映出现原始农业、手工业、定居生活和祭祀活动,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产生,因此长江流域的古城遗址说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B项正确;早期城市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产生,城是人类文明的要素,材料没有体现最早,排除A项;“已摆脱”说法绝对,排除C项;材料中提到的信息是没办法判断该遗址出现阶级分化的,排除D项。故选B项。

2.西汉初年继承秦朝分类登记户籍做法,在特殊户籍中,有“宦籍”、“宗族籍”及“市籍”等名目。但也增加了封通侯(侯爵的最高一级)者的“通侯籍”、诸侯的“侯籍”等名目。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户籍的分类更为杂乱 B.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C.对民众人身控制加强 D.人民的赋税负担加重

〖答案〗B

〖解析〗

西汉初年继承秦朝分类登记户籍的做法,但也增加了“通侯籍”、“侯籍”等名目,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故出现了材料中的变化,故选B;户籍的分类会使户籍更清晰,排除A;西汉分类登记户籍的做法,无法体现加强了对民众人身控制,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赋税的信息,排除D。

3.从秦汉到清朝中期改革,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如下表:

第一类

鉴于前一个朝代败亡,新王朝建立初期,总结其教训而进行的改革。

第二类

由于周期性出现王朝政治、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而进行的改革。

第三类

是少数民族政权为了提高文明程度,建立统治的合法性而进行的改革。

根据表格信息,以下中国古代改革与类别对应正确的是()

A.宋朝王安石变法——第一类 B.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二类

C.明朝张居正改革——第二类 D.宋初强化统治的措施——第三类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张居正改革发生在明朝中后期,当时社会矛盾尖锐,明朝出现了一定的政治、经济危机,对应第二类改革,C项正确;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时期,当时属于社会矛盾尖锐,宋朝面临积贫积弱,属于第二类改革,排除A项;北魏孝文帝改革属于第三类,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的改革,排除B项;宋初的改革属于第一类,刚刚建立新王朝,总结唐末五代的教训而进行,排除D项。故选C项。

4.根据《宋会要辑稿·选举七》记载,宋太祖时期殿试内容为诗、赋两种形式,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殿试题为“未明求衣赋,悬爵待士诗”。到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殿试题为“始专以策,定着限以千字”,熙宁九年(1076年)殿试策论中就提到“民遇水旱而流亡、兵无以抵蛮夷之军”的现象,要求应考者对此进行论述。这一变化()

A.旨在保护士族贵族的特权 B.标志着古代官僚政治走向成熟

C.利于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D.表明选官制度具有一定多样性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进士科考试重诗赋的趋向十分突出,因此宋初的科举考试也非常看重诗赋。为应科举,广大学子平日所学均为辞章藻句,雕琢文字,讲究华丽,不求实际,不论经义,从而形成浮夸、轻薄的文风。这一状况到了北宋中期仍没有得到大改变。但进士科重诗赋、轻经义对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越来越突出,而熙宁年间的殿试题已经映射当时民生和国策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