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序列诠释强伯勤.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当一个新基因的序列被确认后,根据同源性可以从数据库中查找已知序列的同源基因。根据进化的相关性,可以根据已知的同源基因推测新基因的功能

**人类基因组中可知的序列功能10%,拟南芥中只有9%,约定的假定的蛋白质基因有20-40%。D大肠杆菌43%,酵母。30%。**在正常情况下,基因产物的数量是有限制的,必须与其它基因的产物平衡,某一基因产物的过量和不足都会破坏这种平衡,造成生长和发育的异常???有两种技术可以使细胞中某一基因过量表达:增加基因的拷贝数;采用强启动子

**基因的功能是一个过程,是从基因到表型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过程。现在的基因功能研究与传统的遗传分析正好相反,传统的遗传分析是从表型出发最终到达基因(正向遗传学),而在基因组计划中研究基因功能则是从基因出发,最终到达表型(反向遗传学)。因此必须寻找一系列的实验方法来鉴别与目标基因相关的表型基因失活是基因功能分析的主要手段**反义RNA技术

???反义RNA由基因的负链(模板链的互补链)编码,可以与由功能基因转录而成的正义RNA形成双链结构,干扰mRNA的翻译,从而干扰基因的表达???将基因的编码序列反向插入表达载体,转化目标生物,获得转基因个体或品系后,进一步分析表达的反义RNA在生理生化或形态发生中所起的作用,由此判别目标基因的功能

**RNAi最根本的特点是特异性RNAi具有特殊的穿越能力,如将双链RNA注射在线虫性腺里,它也会干扰到体细胞里的基因表达,而且干扰作用会传给后代;RNAi对一些低水平表达的基因的RNAi现象并不明显,而且几个有相同或相似序列的基因,RNAi也会同时作用与它们。**许多蛋白质必须与其他蛋白质互作,才能表现其功能,当鉴定了这类蛋白质的某些成员,则可采用某些方法分离与之互作的其他蛋白质**玉米Ubiquitin启动子自于细菌的NPTII基因编码新霉素磷酸转移酶,能赋予细胞抗卡那霉素的能力,**1948年McClintock首先确认和提出了转座子的概念,这一重大发现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70年代后在原核和真核生物中不断发现有转位因子.◆转座遗传因子又叫可移动因子,是指一段特定的DNA序列。它可以在染色体组内移动,从一个位点切除,插入到一个新的位点。这种切除和移动,能够引起基因的突变或染色体重组。◆它是McClintock(1956)在玉米上首先发现的。这是遗传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基因能够在染色体上移动位置,也就是说能“转座”或“跳动”,这在当时对许多遗传学家来说简直是件前所未闻的事情。因为按照传统的观念,基因在染色体上是固定不变的,它们有一定的位置、距离和顺序,它们只可以通过交换或重组改变自己的相对位置,通过突变改变自己的相对性质;但是,要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跳”到另一个位置,甚至“跳”到别的染色体上,科学家们从来连想都没有想过。因此,他们在读了麦克林托克1950年发表的《玉米易突变位点的由来与行为》,和1951年发表的《染色体结构和基因表达》两篇论文后,许多人都认为她可能是“发疯”了,“稳定”的基因居然能随意移动!这就连当时一流的遗传学家也无法理解麦克林托克的语言,她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转座因子”的概念麦克林托克早在1938年就已提出了,但直到1976年,在美国冷泉港召开的“DNA插入因子、质粒和游离基因”专题讨论会上,与会科学家明确地承认可以用麦克林托克的术语“转座因子”,来说明所有能够插入基因组的DNA片段。麦克林托克在这时才真正成为基因调控的“调节—操纵子理论”的先驱。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麦克林托克完全是通过个人的努力、用传统的遗传学和细胞学研究的手段,得出了“转座因子”的概念,解决了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成为走在时代前面的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在半个世纪前提出的“转座因子”理论,对于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对以DNA重组技术为代表的基因工程的发展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983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金评定委员会终于把这一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这位81岁高龄、不屈不挠的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也由此成为遗传学研究领域第一位独立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面对这份迟到了近半个世纪的荣誉,麦克林托克深感欣慰。1992年9月2日,麦克林托克在冷泉港去世,终年90岁。****Ac和Ds的末端反向重复几乎是一样的,只有一个不同之处:Ac两端最外边的核苷酸是彼此不互补的T:G,而Ds是互补的T:A。**Ac和Ds的末端反向重复几乎是一样的,只有一个不同之处:Ac两端最外边的

文档评论(0)

lan0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