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笔记.docVIP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笔记.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笔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

笔记

代娜娜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笔记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笔记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1、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条件(1)生产工具改进(铁犁牛耕)(2)技术进步(3)水利设施逐渐完善。

一、农业的起源

1、产生:原始农业经历了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的发展。

2、区域:农耕经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格局:北粟南稻)

3、特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存在地域差别。(五谷、六畜)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

(一)过程

1、原始社会:石斧、石铲、耒耜等。

2、商周时期:青铜制品(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耒耜(主要工具)

3、春秋战国:铁农具、牛耕(春秋后期)(铁犁用于牛耕为战国中后期,犁壁为西汉中期)

4、唐代: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灌溉工具:翻车、筒车

(二)特点: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春秋战国时期: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2、西汉:漕渠、白渠、坎儿井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2、商周时期:千耦其耘

3、春秋时期:小农经济

(1)原因: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

(2)特点:

①拥有部分土地

②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

③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④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也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评价:

①优点: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②弊端: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使它很难扩大再生产(分散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落后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统治者的过度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脆弱性)。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笔记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经济重心的南移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笔记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

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废井田、开阡陌(商周时期)

原始社会时期土地归氏族公社所有

1、背景:(政治)国家的出现,阶级的分化;(经济)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井田制出现。

2、实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3、内容: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国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4、瓦解:

①开始时间:春秋时期

②最终时间:战国时期“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③瓦解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④瓦解的直接原因:税制改革。

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1、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主体)、自耕农私有土地——国家赋税的直接来源

2、土地兼并成为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的方式是土地买卖。

3、土地兼并的原因: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允许土地买卖

4、土地兼并的影响:影响国家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5、土地兼并的过程: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使两极分化更为激烈;明清,商品货币经济繁荣,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土的现象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6、历代统治者为了抑制土地兼并采取的措施:均田、限田

三、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

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略)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笔记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笔记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

4、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

1、青铜:

(1)时间: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是我国的青铜时代。

(2)特点:数量多,种类齐备,工艺精湛,造型生动

2、铁:

(1)成就:

①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②春秋时期开始生产出硬度高、性能好的钢

(2)作用:铁器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3、冶铁燃料

①汉代:煤

②北宋:普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

③南宋:焦炭

④明朝:流行

二、衣被天下(纺织业)

1、丝织技术

(1)上古时代,人们就学会养蚕缫丝了。

(2)西周:丝织工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3)汉代:中国获得了“丝

文档评论(0)

扈三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教育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