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教育教学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修辞手法鉴赏[序]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寡人之于国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庠]周代学校的名称。古人常以庠序称学校。[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张衡传》:“因人京师,观太学。”[国子监]参见“太学”条。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教习、教谕等。[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国子监祭酒。[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司业]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相当于如今大学的副校长,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事。[学政]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促织》:“又嘱学使,俾人邑庠。”学使即学政的别称。*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修辞手法1.比喻:(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明喻)(2)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的山水画。(暗喻)(3)废除几千年的封建制度,需要一场暴风雨。(借喻,借暴风雨”比喻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4)1.比喻: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抽象的愁绪比作具体可感的水,生动形象地写出愁绪如春水东去,有逝去飘零之感。2、“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尘网”喻庸俗污浊的官场,以“羁鸟”、“池鱼”自比,“旧林”、“故渊”喻清新的农村和和谐的自然。多个比喻连用,形象地强化了厌倦官场生活,向往归耕田园的隐居之意。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下洞庭湖朦胧,静谧的美将湖中的君山比作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洞庭湖山水的外形美、色彩美。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区别借喻和借代区别它们,主要把握相似性,还是相关性:原事物与代替它的事物之间,如果具有相似性,就是借喻;具有相关性,就是借代。例如:(1)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2)红领巾在车站宣传卫生。(3)讨厌的“尖鼻子”,“豆芽菜”恨恨地想,他干什么盯着人不放。*(1)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具有“压迫”的相似性,借喻;(2)红领巾在车站宣传卫生。“红领巾”——少先队员,是戴与被戴的关系,相关性,借代。(3)讨厌的“尖鼻子”,“豆芽菜”恨恨地想,他干什么盯着人不放。“尖鼻子”——长着尖鼻子的人,部分代整体,相关性,借代;“豆芽菜”——体质弱的象豆芽菜一样的人,相似性,借喻。*指出下列句子是借喻,还是借代(1)孤帆一片日边来。借代(2)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借喻(3)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借代(4)“看我们不揍你一顿,你这个传播伤害病的虱子!”借喻(5)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借代(6)旌旗十万斩阎罗。“旌旗”为借代;“阎罗”为借喻。*(1)巾帼不让须眉。(借“巾帼”代女人、借“须眉”代男人。)(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借“朱门”代富贵之家、借“冻死骨”代尸体。)(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借“帆”代帆船。)(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借“黄发”代老人、

文档评论(0)

风的故乡 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风的故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