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1.1助人行为及其原因.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助人行为及其原因

案例2005年2月20日,河南民工李学生途径火车道口,列车驶来,李学生发现在铁轨上玩要的4岁女孩媛媛和8岁男孩小翟,急促的火车汽笛声,使两个小孩惊慌失措,呆立不动。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学生奋不顾身冲上铁轨,将男孩小翟救出,并再次冲上铁轨救媛媛,但未能救出,李学生也因此牺牲。

案例2003年11月5日凌晨5时,一名弱女子在四川都江堰中兴镇商业街遭通歹徒追杀,整条大街的居民都听到了呼救,但无人开门施救,无人及时报警,女子在绝望中被歹徒殴打致死。此事经媒体披露后,舆论对居民见死不教的行为进行谴责,将这条商业街称为“冷漠一条街”,慨叹“一条街的良知都冻死了。

助人行为(?helping?behavior)特指以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一)助人行为与利他行为一、助人行为的概念根据助人行为的动机性质,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个人动机,不期望任何回报的助人行为,即利他行为(altruism)。另一类助人行为具有个人意图。

一、助人行为的概念(二?)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它主要包括分享行为、捐献行为、合作行为、助人行为、安慰行为和同情行为等。有些心理学家用积极社会行动来代替亲社会行为的概念,二者实际意义是一样的。有些社会心理学家则简单地将“亲社会”理解为对他人有积极后果,错误地忽视了符合社会期望这一重要特征。

实际上,亲社会行为是比助人行为概念更为广泛的描述对社会有益行为的概念。从狭义上来说,亲社会行为是指:自愿做出的,符合社会期望的,可以给别人带来好处并促进相互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的行为。对象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体。一、助人行为的概念

亲社会行为与助人行为、利他行为三者之间是一个包含的关系。在整体上,三者都是有关对社会有利的行为的描述,但行为越是向利他行为靠拢,个人的目的就越少,社会的目的就越多。一、助人行为的概念三种社会期望行为的关系

利他行为助人行为亲社会行为图: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和利他行为的关系

二、助人的原因(一)社会生物学解释社会生物学假设,助人行为是人的先天特性,来自我们的基因,可以遗传。正如达尔文指出的那样,经过物竞天择的自然过程,有利他天性的生物将有更好的种族存留机会,从而使得得它们?的物种留存下来。

二、助人的原因(一)社会生物学解释利他行为是动物的一种以自我牺牲换取其他个体与群体生存机会的本能利他主义是”?人之本性”中由基因决定的。

最新研究对9319名双胞胎进行了追踪,发现在孩子3、4、7岁时让父母评定孩子的亲社会行为。结果表明遗传和环境对个体的亲社会行为是共同发生影响的(?Knafo??Plomin?2006),说明人的社会倾向不仅受到环境的影响,个人遗传特征也在其中发挥着作用,而在个人亲社会行为发展的过程中,肯定存在着复杂的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二、助人的原因

(二)社会交换论观点社会交换论者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一个个人试图尽可能获得最大利益,?同时又尽可能少地付出代价的社会交换过程。心理学家福阿(Foa?et?al.?.1975)以及社会心理学家格根(Gergen,1981)等都是这种看法。他们认为,人们在做出亲社会行为之前,往往要先对自己、对别人及对社会背景做出估价,考虑助人行为是否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或减少自己的痛苦。二、助人的原因

心理学家达顿等人(?Dutton,?1973)有关研究表明,当用实验的方法引发人们的焦虑,使人们感到自已不像自己声明的那样没有种族偏见时,人们向黑人乞讨者捐出了更多的钱。这时人们是为了向自己证明,别人说自已有种族偏见,而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实验后的捐助行动,成为了减少自已被误解焦虑的策略。(二)社会交换论观点二、助人的原因

社会交换论强调助人行为的自身理由,似乎人的任何助人行为都是带着“自私”的目的,有意无意地获得回报。这种观点与人们希望显示自已有好德性的“好人品效应”的倾向是相违背的,而且也确实无法解释特定条件下自发救助的利他行为。但是,社会交换论观点强调了助人行为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即帮助了别人的行为,也会给帮助者回馈积极的自我观念,这显然是合理的。(二)社会交换论观点二、助人的原因

(三)社会规范论观点社会学家古尔德纳(?Gouldner,1960)提出,人类道德准则中最普遍的成分是交互性规范。也就是说,各种社会对人们的行为都有一↑共同的期望:人应当帮助对自己有善意的人,而不是伤害他们。二、助人的原因人世间最沉重的债务是人情债

按照社会心理学家梅厄斯(?Myers?,2002)的观点,交互性规范是支配社会交换、保持社会关系?中得失平衡的一个基本原则。伯克威茨等人(?Berkowiz,?1972)做的一系列实验研究,则直接为

文档评论(0)

177****28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让我们共同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