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柯达与富士之战.ppt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0*可编辑**可编辑*一、行业的竞争观念行业结构行业结构:是指按竞争者数量和产品替代差别程度而划分出的、一个由5个行业组成的行业结构——如下图所示。*可编辑*由销售商数量和产品替代差别程度定义的“一个由5个行业组成的行业结构”无差别寡头垄断竞争行业差别寡头垄断竞争行业无差别竞争行业差别竞争行业完全垄断行业无差别一个销售商产品替代差别程度销售商数量少数销售商许多销售商有差别5个行业的行业结构只有一个公司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提供一定的产品和服务比如:邮局,地方电力公司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提供本质上属于无差别的产品和服务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提供部分有差别的产品和服务比如:石油、钢铁等比如:汽车、电视、手机有许多公司向市场提供无差别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小餐厅等,价格相同有许多公司向市场提供有差别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大餐厅、PC、服装、饮料*可编辑*行业的竞争观念从全部行业看,由销售商的数量和产品的差别替代程度,决定了全部行业的宏观结构。从一个行业看,由销售商的数量和产品的差别替代程度,决定了该行业内的微观竞争结构。产生无差别的原因:产品本身无功能差别,可能是消费者忽略了品牌差别、功能差别。行业的差异代表了行业之间竞争激烈程度的差异行业结构是动态的。*可编辑*二、行业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对行业盈利及风险差异的影响I回报低,稳定III回报高,稳定II回报低,有风险IV回报高,有风险低进入壁垒退出壁垒低高高进入退出壁垒的盈利与风险*可编辑*柯达与富士的黄绿大战在(传统)照相产品行业,相关产品包括:照相机、胶卷、冲洗设备、冲洗像纸、冲洗业务——到目前,数码照相机的发展已经冲垮了传统的大众照相业市场。但在专业照相领域,仍然有一定的传统照相业市场一、富士抢先占领市场在我国1978年改革开发后的1979年,柯达首先打入中国市场,提供彩色照片(放大)冲洗服务。日本富士在随后也进入中国市场,但后来居上,整个80年到90年代初,市场份额超过了柯达,达到48%可以说整个80年代到来90年代初,几乎是富士一统中国彩扩市场——但90年代和进入2000年后则又是另一番景象了!*可编辑*柯达与富士的黄绿大战80年代,由于刚刚改革开放,国内几乎没有厂家能够生产彩色胶卷,更不能提供彩色胶卷(放大)的冲洗的设备——只有黑白的照相机和黑白照片。美国柯达在进入中国市场后,竞争对手很少,除了富士(还是随后才来的),或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国内企业几乎不能生产彩色胶卷),因此,其价格策略是“撇脂策略”(价格较高)——几乎是完全垄断!。在市场拓展的管理上,柯达则完全由总部派出人员,按照国外的经验经济经营管理。*可编辑*柯达与富士的黄绿大战日本富士则委托香港富士摄影器材有限公司全权负责对中国大陆市场的销售。因此,富士在大陆主要通过招募当地人才和当地的销售网络来销售富士产品。由于已经有竞争者在先,所以,价格上也略低于柯达的价格。这是两种不同的销售模式——各有其优缺点。但在胶卷产品的功能特征上,日本富士胶卷更能够满足“东方人”的黄种人的国内市场需求。*可编辑*柯达与富士的黄绿大战实际上,通过调查知道,由于东方人中的黄种人,通常喜欢将“白一点”作为好看、美丽的象征。而西方人(白人),通常喜欢将“黄一点”的作为好看、美丽的象征。柯达胶卷冲洗的照片整体颜色偏黄色,相对富士胶卷的价格贵一些。而富士胶卷冲洗照片时的图象相对“白一点”和明亮,而且有相对较低的价格,所以,更能够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这使得富士开始销售的整个80年代,完全超过了柯达的市场份额。*可编辑*柯达与富士的黄绿大战二、柯达在中国(90年代)由于中国在90年代前,在高科技方面的比较落后,在政策方面,不得不以市场换技术。在1994年,柯达就已经开展合资、收购了中国七大感光(胶卷)企业中的六个,乐凯是当时仅存的国有感光(胶卷)企业——乐凯的胶卷等照相相关产品的销售远远落后于柯达。90年代开始,柯达为了赶超日本富士80年代在中国建立的市场,开展了一些活动——政府公关!*可编辑*柯达与富士的黄绿大战(一)柯达签署“98协议”1998年,柯达与中国政府达成“全行业合资计划”,并授权柯达为2001年底之前唯一可以在中国独资或合资生产胶卷的外国企业。到1998年,这些合资和收购在98协议下更加合法化——提高了“照相胶卷产品生产的行业

壁垒”,使该行业成为“寡头垄断”甚至是“完全垄断”行业。当时的市场成为了柯达、富士和乐凯的竞争结构。当然,乐凯仅占有很小的低端(低价格)市场的份额。*可编辑*柯达与富士的黄绿大战

文档评论(0)

幸福是什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幸福是什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