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pptx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汇报人:xxx20xx-03-17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目录CONTENCT外科感染概述病人护理评估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药物治疗支持与监护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建议心理护理与康复指导

01外科感染概述

定义分类定义与分类外科感染是指需要手术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或手术后的感染,在外科领域中最常见,约占所有外科疾病的1/3~1/2。外科感染常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感染。非特异性感染又称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性感染,常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特异性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结核病、念珠菌病等。

外科感染的发生与发展与致病菌的数量、毒力,机体的抵抗力,环境因素和治疗方法密切相关。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致病菌容易侵入体内并大量繁殖,导致感染的发生。发病原因包括年龄、营养不良、免疫抑制、慢性疾病、手术、创伤、烧伤、静脉导管和留置尿管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外科感染的风险。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因感染部位、致病菌种类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而异。常见症状包括局部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出现寒zhan、高热等全身症状。诊断依据外科感染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对于特异性感染,还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和病原学检查进行确诊。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手术前后的处理、改善病人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外科感染的发生率。重要性外科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降低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减少外科感染还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预防措施与重要性

02病人护理评估

详细询问病人病史,包括感染部位、症状、持续时间等。病史采集全面检查病人身体状况,注意感染部位的红肿、疼痛、分泌物等。体格检查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等,有助于了解病人感染程度和身体状况。如X线、CT、MRI等,有助于确定感染部位和范围。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

感染程度评估及分级标准感染程度评估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感染程度。分级标准根据感染程度,将外科感染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评估病人感染的风险因素,如年龄、基础疾病、免疫状况等。风险评估根据病人感染程度、治疗反应和身体状况,判断病人的预后情况。预后判断风险评估与预后判断

03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术前评估皮肤准备宣教工作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合并症等,以确定患者的手术耐受性。清洁手术区域皮肤,降低术后感染风险。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手术过程、注意事项及术后护理要点,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自我护理能力。术前准备及宣教工作

80%80%100%术中无菌操作规范执行确保手术室环境清洁、无菌,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和物品表面消毒。手术人员需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包括穿戴无菌手术衣、手套,正确消毒手术器械等。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进入手术室,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污染风险。手术室环境无菌技术减少人员流动

切口观察切口护理疼痛管理术后切口观察与处理要点定期更换切口敷料,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污染和感染。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取适当的镇痛措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包括切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渗液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密切观察预防措施早期发现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如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等,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于已经出现的并发症,应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避免病情恶化。030201并发症预防与早期发现

04药物治疗支持与监护

选择原则根据感染部位、病原体种类、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针对性强、抗菌谱窄的抗菌药物。注意事项避免滥用和长时间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抗菌药物选择原则及注意事项

VS根据患者的感染程度、肝肾功能、年龄、体重等因素,个体化调整药物剂量。方法论述通过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观察临床疗效和细菌学检查结果,动态调整药物剂量,确保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剂量调整策略药物剂量调整策略和方法论述

不良反应监测和应对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注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监测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预防和处理,减轻患者的痛苦。应对措施强药敏试验合理用药联合用药新药研发耐药性问题解决方案探讨对于严重感染或耐药菌株感染,可考虑联合使用两种或多种抗菌药物,增强治疗效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避免滥用和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定期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

文档评论(0)

miss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