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与经世的辩证统一-《史学概论》-马工程.ppt

求真与经世的辩证统一-《史学概论》-马工程.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求真与经世的辩证统一一、从理论上看史学的经世以求真为前提。北宋·吴缜《新唐书纠缪》:若乃事实未明,而徒以褒贬、文采为事,则是既不成书,而又失为史之意矣。二、从实践上看史学的求真,是史学家在学术追求上的实践。三、从全局上和本质上看中国史学上确有曲笔作史现象的存在,但直书总是为人们所称道,而曲笔历来受到人们的揭露和批评。四、史家的职业角色与史家的社会责任是相联系的,史学的求真要求与经世目的也是相联系的。中国传统的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一、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1.历史理论※历史的第一层涵义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去※历史理论是与第一层涵义相关的理论,指导我们理解过去,解释过去,提出历史演变的规律。2.史学理论※历史的第二层涵义对既往事情的记载和研究,主要体现为历史学。※史学理论是关于历史研究、撰述的性质与方法的理论,并探讨作为主体的史学家与研究客体间的关系。二、中国古代的历史理论1.中国古代的历史理论,主要表达在“史论”中,“史论”的发端甚早,大约有下列三种存在形式:※在叙事中出现的零星议论这种形式出现得最早,如《左传》中的“君子曰……”、“孔子曰……”,《史记》中的“太史公曰……”之类,往往有对客观历史进行理论总结的内容。如《史记·天官书》:太史公曰,夫天运,三十岁一小变,百年中变,五百载大变;三大变一纪,三纪而大备:此其大数也。为国者必贵三五。上下各千岁,然后天人之际续备。这段话其实表达了一种循环史观,在《孟子》的那句“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中,已可见到循环史观。※独立的历史评论专篇多存在于各种文集、总集、文选、奏议、书信之中,有的也散见于各种史书的征引之中。著名者有贾谊《过秦论》、柳宗元《封建论》、欧阳修《正统论》,等等。※历史评论专书历史评论专书更集中地反映了历史理论的面貌及其发展趋势。著名者有宋人范祖禹《唐鉴》、孙甫《唐史论断》、清人王夫之《读通鉴论》和《宋论》等。可参考瞿林东《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2.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特点※零零星星,较欠缺系统性第一类形式自不必论,第二类形式也往往只是评论单个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其中所体现的较有理论色彩的结论,有时甚至需要我们去从中“挖掘”出来。第三类形式,大体相当于把第二类中的若干文章汇集在一起,并未因为是专书,篇幅大,而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客观规律做出总结,更不用说人类历史了。中国史论的这一传统,只要同西方中世纪的《上帝之城》一类的书,以及思辨的历史哲学进行比较,就一目了然了。※未尝离事而言理一般而言,中国古代史家讲历史理论都不脱离历史事实,或先说事,后发议论,或夹叙夹议,事理交融。也有一些史论,思辨色彩较浓,如司马谈的《六家指要》对社会思潮的阐述、柳宗元的《天论》、《天说》、《天对》对天人关系和社会历史的分析等,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则用简短的篇幅,勾勒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国”。如果同西方思辨的历史哲学相比较,则可发现中国史论的逻辑思辨色彩相对较弱。三、中国古代史家对史学理论的偏重中国古代的史学理论的成果无论就规模、系统性还是深度等方面,都是历史理论成果无法比拟的。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成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1.历史意识与史学意识参见前面所介绍的中国修史的传统2.书法与信史参见前面的介绍3.历史编撰方法参考下一章刘知幾(661—721),字子玄,中国古代著名史学理论家,所著《史通》是中国史学史上最早的从理论上和方法上着重阐述史书编纂体裁体例的专书﹐是对中国唐初以前的史学编纂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史学家从撰述历史发展到评论史家﹑史书和史学工作的开创性著作。4.古代史学理论的基本范畴※史才※史学※史识※史德以上四点参考后面的《史学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