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docx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官员的选拔制度

西周至春秋时期

世官

文王子孙,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

——《诗?大雅?文王》

特点:官位世袭、贵族垄断

积极:稳定统治,在当时有进步意义。

消极:重血缘、轻才能,形成贵族政治,不利于长远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

举荐与功劳制

二十级军功爵位制是奖励军功、鼓励杀敌求胜的军功爵禄制度,它是新兴的地主阶级为提高军队战斗力而采取一项措施,同时也是调整当时社会关系的途径之一。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凝聚了祖先的智慧。在秦和汉时期,它都激励着人们去建功立业,极大鼓舞了人民的进取精神。对于要完成统一天下的任务是十分有必要的。但在统一之后,社会基本安定,就需要有善于治理国家、发展经济的人才了。这时强化武夫当政的制度,只重视武力,从军人中选官,按军功定级,使大量能征惯战的军人担任各级官吏,只会激化社会矛盾。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始皇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

——【宋】苏轼《论养士》

实质:

摒弃诸子学说,专任法家思想,文化上的专制。

思考:秦朝的选官制度是什么?

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

途径

向官员学习律令而为官

标准

守法

影响: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提升法律的社会地位,然而造成文化专制。

汉代察举制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选拔方式——自下而上

主要标准——道德品格

选拔程序——道德品格

最终确立——汉武帝时期

汉代察举制

①含义: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宫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

②形成标志:汉武帝在公元前134年下诏,“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标志着察举制的形成。

③形式:察举分常科和特科,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秀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

④评价:积极性: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汉代选拔官吏的标准,扩大了官吏来源,为汉统治提供官吏人才;开创中国古代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先例。

局限性:为求举荐,弄虚作假、沽名钓誉者屡屡发生。缺乏严密的考核机制,官员易徇私舞弊,贿选之风盛行。

作用:

开创我国选官制度的新途径,选拔官员走向制度化;

考察标准多元,有利于各方面人才脱颖而出,扩大统治基础。

陈群为魏文帝曹丕制订的九品中正制

由朝官兼任郡国“中正”,定期品评,把士人评为上上至下下九等。定品标准是德行和才能。若德行有缺,则品有升降,吏部据以授官。官品、中正品大约差四品左右。

九品中正制的评价标准:家世和行状。

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

1、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2、行状: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现在的品德评语。

3、定品:即确定品级。

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但晋以后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行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最初目的“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

——《宋书》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晋书·段灼传》

“状”:书面鉴定,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之类。

标准:家世、道德、才能

在实行察举的两汉之际,还有考试这样一个辅助性的环节,到了魏晋时代,居然倒退到全凭中正官作出一个模糊评语的地步。既然不能量化考核,必然没有考核标准,结果就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喻大华《帝制往事》

及法弊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南朝至于梁陈,北朝至于周隋,选举之法虽互相损益,而九品及中正至开皇中方罢。

——杜佑《通典》

积极:对于解决东汉末期察举制滥选的流弊有很大的作用;由于中正官为中央派出,将选举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为隋唐科举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消极:无考核标准,形成门阀士族政治,激起社会矛盾。

北魏鲜卑贵族门阀化

“诸王贪婪奢靡,可比西晋门阀子弟。北海王元详

文档评论(0)

文档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各类文档分享交流word,pdf,excel等格式文档 论文排版,word格式修改,期刊排版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