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第三版)(下)PPT.pptx

中国文学史(第三版)(下)PPT.pptx

  1. 1、本文档共8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十章元好问与金元诗歌;金朝是北方女真族的政权,12世纪初由东北阿什河流域南下,先灭辽国,继克北宋,建立了与南宋王朝对峙的金国,据有江淮以北地区达百年之久。金政权进入中原之后,迅速吸收汉族文化,“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金史·章宗四》)。在这种文化氛围之下,当时北方的汉文文学也取得了可观的成就。继金政权以后,漠北的蒙古民族于13世纪初在铁木真的率领之下,建立了大蒙古国,并于三十年时间内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接着四十年后,南下灭宋,统一了中国全境。元政权在忽必烈即位后,采用“汉法”治理天下,经历了近百年曲折、艰难的汉化进程。这期间,汉文传统的诗歌、散文也获得了相应的发展,数量十分可观。

女真和蒙古都属于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在和中原汉民族互相碰撞、交流的过程中,一方面相当深地接受了汉族文化,另一方面,也将北方民族的因子植入了汉民族文化当中,这种多民族融合的规模和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正因为如此,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也相应地体现出民族融合的气象。在传统的诗歌领域,这一点亦有较为突出的表现。;第一节金代国朝派诗人

第二节元好问的诗歌

第三节元诗四大家及其他诗人

第四节杨维桢与铁崖体

;第四章;金代的诗歌创作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开国至海陵王时期(1115—1161),这个时期金王朝忙于对外军事占领,无暇顾及文学,所以当时主要的文学家都是由辽、宋入金的,人们又称此为“借才异代”。清代庄仲方指出:“金初无文字也,自太祖得辽人韩昉,而始言文。太宗入宋汴州取经籍图书,宋宇文虚中、张斛、蔡松年、高士谈辈后先归之,而文字煨兴。”(《金文雅序》)金初的这批作家大都受过宋代文学的深刻影响,“其大旨不出苏、黄之外”(胡应麟《诗薮》杂编卷六),尤其是由宋入金的诗人,背负着“南朝词客北朝臣”的双重身份,念念不忘故国,所以创作当中也较多地表达了家国之思和身世之感。第二阶段为世宗、章宗和卫绍王时期(116??—1213)。这个阶段宋、金达成了和议,金朝进入和平发展的时期,“投戈息马,治化休明”(张金吾《金文最序》)。一方面经济得到了较大恢复和发展,“时和岁丰,民物阜庶”(王磐《大定治绩序》);另一方面,朝廷也有意发展文化事业,培养文学人才,“大定间,天子留意儒术,建学养士,以风四方,举遗湮,兴废坠,旷然欲以文治太平”(党怀英《重建郓国夫人殿碑》)。在这种形势下,金朝成长起来的一代诗人便成批地登上文坛,把金文学推向一个不同于前代的新境界。元好问指出:“国初文士如宇文太学[虚中]、蔡丞相[松年]、吴深州[激]等,不可不谓之豪杰之士,然皆宋儒,难以国朝文派论之。故断自正甫[蔡珪]为正传之宗。”(《中州集》卷一《蔡珪小传》);、;第四章;李纯甫(1177—1223),字之纯,号屏山居士,弘州襄阴(今河北阳原)人。章宗承安二年(1197)登经义科进士第,曾两入翰林,历官左司都事、京兆府判官。李纯甫胸怀大志,“喜谈兵,慨然有经世心”(《金史·文艺传》)。章宗时曾两测战争胜负,后皆如所料。蒙古军南下之初,又曾上万言书纵论国事,因触怒当政者,受到排挤。中年以后无仕进意,“以文酒为事”,又好钻研佛理。文集今已不传,仅存诗三十余首。李纯甫作诗主张自出新意,尝称:“当别转一路,勿随人脚跟。”(转引自刘祁《归潜志》卷八)他反对前辈作家那种平易浅显的诗风,崇尚奇思险句,所谓“壁上七弦元自雅,囊中五字更须奇”(《瓢庵》)。他本人的创作便有奇险的特点,譬如写雪景,则云:“玉环晕月蟠长虹,飞沙卷土号阴风。黄云冥冥翳晴空,屋头唧唧鸣寒虫。天府夜下扶桑宫,玄冥震怒鞭鱼龙。”(《雪后》)写松树,则云:“阿谁栽汝来几时,轮囷臃肿苍虬姿。鳞皴百怪雄牙髭,拏空夭矫蟠枯枝。疑是秘魔岩中老慵物,旱火烧天鞭不出。”(《怪松谣》)现存作品中风格类似的还有《为蝉解嘲》《赵宜之愚轩》《送李经》等。这些诗歌显然受到了唐代卢仝和李贺的影响。;第四章;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元氏远祖系北魏鲜卑拓跋氏的后裔,父亲元德明未出仕,以诗知名当世。元好问七岁能赋诗,十四岁跟著名学者郝天挺学习,“淹贯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金史·文艺传》)。金朝南下迁都之初,元好问感于时事,赋《箕山》《元鲁县琴台》等诗,当时任礼部尚书的赵秉文一见激赏,以为“少陵以来无此作”(郝经《遗山先生墓志铭》),并以书召之。从此元好问荣登文坛盟主赵秉文、杨云翼之门,逐渐扬名天下。宣宗兴定五年(1221)登进士第,当时未就选,而往来箕山、颍水之间。哀宗正大元年(1224),受赵秉文、杨云翼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19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副教授、一级建造师持证人

一线教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21日上传了副教授、一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