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虚词知识讲解.pdf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第七讲文言文是实词虚词

(一)文言实词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

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

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一、通假字

1.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古今通假现象是一

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要注意两点,

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

近.

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

《桃花源记》陶渊明

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

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

如:“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扁鹊见蔡桓公》

2.辨析词的古今义

只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

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

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

阳之北;”《愚公移山》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

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

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中“走”是“跑”

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

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

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

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

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

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

如:“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故”的意思是:旧的,

如:“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故”意思是:特意。

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词类活用。

只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

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叫“词类活用”。

例:(1)妇抚儿乳。《口技》乳,本义是“奶”,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喂奶”。

例:(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三则》蒲松林弛,形容词作动词,放下。

例:(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在这里表示“运”的工具,

译为“用土筐”。

例:(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刘禹锡乱,

“使……混乱”;劳,“使……劳累”。

(二)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准确掌握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十分重要。而

唯有熟读、精思才能摸到门道,掌握规律。因此,课文要认真学,有

些典型句子要背诵,常见虚词的用法可以整理成表,这样才便于记忆。

例如:

一、而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只供学习与交流

此文档仅供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①、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②、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③、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

④、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⑤、表示假

文档评论(0)

153****29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