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ZGCSC005-2023物联感知数据与空间模型智能匹配要求.pdf

TZGCSC005-2023物联感知数据与空间模型智能匹配要求.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团体标准

T/ZGCSC005—2023

物联感知数据与空间模型智能匹配要求

RequirementsofintelligentmatchingbetweenIoTsensingdataandspatialmodel

2023-09-25发布2023-09-26实施

中关村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布

物联感知数据与空间模型智能匹配要求

1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物联感知数据与空间模型智能匹配的基本规定,规定了匹配要求和匹配实现。

本文件适用于传感器件采集的物联感知数据与空间模型的智能匹配操作。

本文件不适用于视频、图像、音频、标识等特征的物联感知数据与空间模型的智能匹配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9409—2020北斗网格位置码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物联感知数据IoTsensingdata

通过物联网和感知设备采集,获取的原始数据或在此基础上加工处理的数据,反映感知对象的物理

量、化学量、生物量等属性参量。

3.2

空间模型spatialmodel

物理空间对象的数字化表达,反映对象空间位置、几何形态、纹理及属性等信息。

3.3

智能匹配intelligentmatching

基于匹配数据的属性信息和先验知识,建立匹配规则并计算匹配度,由位置信息获得与物联感知数

据相关联的空间模型的操作。

3.4

匹配度matchingprecision

通过匹配所获得的匹配结果的符合性量度。

1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Modeling)

CIM:城市信息模型(CityInformationModel/Modeling)

5基本规定

5.1时空基准

时空基准要求如下:

a)坐标系统: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当采用相对独立的坐标系时应当与2000国家大地坐

标系建立转换关系;

b)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c)时间基准:日期采用公元纪年,时间采用北京时间。

5.2数据内容

5.2.1物联感知数据

物联感知数据如下:

a)周边环境类:感知对象所在的自然环境、安全环境等监测数据,如风力、风向、温湿度、污染

物浓度、土壤墒情、河流水质等;

b)运行状态类:感知对象运行过程中呈现的通行、容纳、可用、可控能力等状态数据,如给水管

线压力、排水管线水质、电梯状态、能耗、交通流量、泵阀启闭状态等;

c)结构形变类:感知对象运行过程中呈现的形变、移动、速度等变化数据,如倾斜、位移、沉降、

振动、裂缝、应力、应变、索力等。

5.2.2空间模型数据

空间模型数据如下:

a)从几何形态看,空间模型的几何类型分为点状、线状、面状、体状;

b)从描述对象看,空间模型的对象类型分为地形模型、建筑模型、交通设施模型、水系模型、植

被模型、场地模型、市政设施模型、地下空间模型、地质模型、城市部件模型等。

5.3位置信息

5.3.1坐标信息表示

坐标信息采用大地坐标、空间直角坐标、平面坐标类型进行表示。

5.3.2描述信息表示

描述信息采用文本方式表示,要求如下:

a)描述信息由6个层级位置描述元素组成,位置描述元素由多个独立语义的地理要素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