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解读之苏轼.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民间传说里,苏轼是美食家;在教科书上,苏轼是豪放词人。但是你对苏轼知道的越

多,就越难对他下定义。

苏轼二十一岁的时候去参加科举考试,主考官欧阳修说:“有了这个年轻人之后,我的

文学成就就不值一提了”仁宗也说:“我为子孙物色到了宰相之才”。

苏轼经历过五朝天子,似乎每一个皇帝都想重用他,可是他的一生却阴差阳错的在贬谪

和牢狱中间度过。

三十八岁的时候,苏轼在密州当太守,每天下班,他就和另一个同事绕着城墙去埋葬饿

死的婴儿,并且把那些还没有死的弃婴带回家抚养。

可是如果你去看他那个时候的诗歌里面写的完全就是:

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

昨夜清风眠北牖,朝来爽气在西山。

苏轼有一种强大的整合能力,一方面他完全不去回避生活在纵横忧患满人间的真实世界。

另外一方面,现实世界的种种创伤却从来不能伤害他的心灵的高贵和纯净。

苏轼最后被贬到了当时世界的尽头-海南,对宋代人来说,海南大概就和鲁滨孙漂流记

里的孤岛差不多。可是苏轼有一种自娱自乐的本事,岛上没有大米,没有墨水,靠跳大神来

治病,而且土著人居然不知道猪肉可以吃。苏轼不但教他们把猪都吃了,还自己研究酿酒和

做墨的技术,结果把房子烧掉了。

六十六岁的时候,宋徽宗昭苏轼回京,在渡海的那个夜晚,苏轼写了一首诗: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水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苏轼将他的一生比喻成一个渡海的故事。

他说,虽然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波折,但是相比于永远不变的天容海色,风雨却只是暂时

的,他甚至很感激渡海过程中所有的波折,因为是这些波折,把平淡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

更加好玩了。

拿他和杜甫相比,安史之乱结束时,杜甫写诗说: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深深的被命运卷入在灾难和幸福面前,都表现出难以抑制的强烈情感。可是苏轼是

另外的一种人,他一直在思考有限和无限、偶然与必然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我们要去搞清楚

生命中不变的东西,用它来对抗不可预测的外来遭遇。

中年时,苏轼差点因为乌台诗案被处死,可就在这个时候,他写出了一生中最好的词。

这个时候他写人生如梦,写也无风雨也无晴。可是他又说,在物质世界烟消云散的同时,

有某种更加坚固、更加鲜活的东西遗留了下来。

用这些词,苏轼提醒我们去注意那些一般认为是无足轻重的、胡思乱想的、短暂轻盈的

东西的真实性。

四十岁时,苏轼在徐州白天带领居民抗洪,晚上梦见了传说中因为钟情而死的唐代的女

子关盼盼。

就为他写了一首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这个几句说的非常的平凡,但这是我们刚刚从夏天闷热的室内走到室外时的感受。

这个时候我们的心智还很混沌,眼睛还不够清亮,只能够泛泛的观澜。可是随后就不一

样了。苏轼看到原来在人类沉睡的时候,自然界却在演出自己的秘密。这就是“曲港跳鱼,

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以人类昏沉的心智为对照,苏轼写出了自然界的生机无限,可是这样的秘密却不是什么

人都有人看见的。

安徒生说,客厅里面的花每个晚上都在举办舞会,但只有小益达这样心灵纯净的人才能

看到。苏轼也在另一篇文章继承天寺夜游里面表扬自己。他说在月亮底下,树影会变成水草,

庭院会变成池塘。这种奇妙的转变,每一夜都在发生,但是只有我和我的好朋友张怀民这两

个奇妙的人才能看到。

看到这些自然界的秘密,除了好玩之外,还有什么用呢?苏轼接下去说“忱如三鼓,铿

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他在半梦半醒中忽然听到人间沉重遥远的鼓声,于是他处于一种猝然惊醒后的极其敏锐

的状态。可是他什么都没有搜索到,只听到树叶落下的巨大声响,就好像玉石掉在地上。而

也就是在突然惊醒中,某些更重要的东西远去了。

德语作家里尔克有一首诗说:“我愿坐在谁身边唱一支歌来催眠。

我愿轻轻哼唱着摇你入睡,守护你沉入又走出梦寐。”

在醒梦之间,有时候两个相爱的人会融合的如同一体,但这样的状态是短暂的,总会有

一些声响让我们警醒。然后梦境远去,我们又成了黑夜笼罩中一个孤独的客体,这就是“夜

茫茫,重寻何处,觉来小园行遍。”

梦不可再寻,但美好缠绵的梦境带来另一个视角,让苏轼反观当下的生活。他说,我回

顾这二十年是“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不但挫折使我疲惫,成功也使我疲惫。我只想放弃追求,回到故乡。

下半首词可以说是失败者之歌。那些愿

文档评论(0)

186****92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