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 重点笔记 第二版.pdfVIP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的定义

从社会的角度

广义的,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主要指学校教育。

更狭义的,指思想教育活动。

从个体的角度:等同于个体的学习或发展过程。

综合的,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的要素。

1)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以其自身的活动来引起

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合乎目的的发展和变化。

2)学习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以其接受教育影响后发生合乎目的的变化来体现教育过程的完成。

3)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

内容,也包括了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3.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

念的历史实现。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以下不同的教育形态。

非制度化的教育。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与生产或生活高度一体化

的,没有从日常的生活或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及其制度化行为。

制度化的教育指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制度化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

非学校化社会:美国的伊里奇倡导的。他认为近代以来人类所建立起来的学校体系妨碍了真正的学习和教

育,降低了人类自我成长的责任心。因此,应彻底颠覆制度化的现代学校教育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学校化社

会,而代之以自主学习的“教育网络”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非学校化社会”。

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

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4.教育起源的几种观点。

1)神话起源说。

2)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有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

主要观点:a)教育活动远在人类出现之前已经产生了。

b)教育活动不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也存在于动物世界中。

c)教育起源于动物将天赋的本能传给后代的现象,人类社会的教育只是在此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

d)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标志着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但

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其他动物类是行为之间的字的差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

性。

3)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有美国孟禄

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4)劳动起源说。其基本观点是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5.农业社会的教育。(以农耕为主的社会形态。)

1)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以文法学校,修辞学校等古典学校为主。

学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古代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人才和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宗教道德或政治的教化。

课程内容主要是一些古典学科。

教学方法强调严格的纪律和严酷的体罚。

教学组织形式以个别化教学为主,没有严格的班级及学年区分。

师生关系反映了农业社会的阶级关系,等级关系。

2)教育的阶级性不仅体现在教育权和受教育权上,而且还体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师

选择与任用等。

3)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6.工业社会的教育。以大机器工业的出现为主要标志。

1)现代学校的体系上更加完备,类型上更多样,层次上更清晰,性质上也更世俗化。普遍实行班级授课

制的集体教学形式。

2)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

3)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成为社会公共事业。师生关系转变为工业社会的民主关系。

4)教育的复杂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逐渐增强。

7.信息社会的教育

1)学校发生一系列变革。

教育的目的不仅满足人们职业预备的需要,也满足人们人文关怀的需要。

学校类型多样化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要求。

学校教育网络建立起来,学校的教育教学时空得到根本性改变。

学校市场化的概念,激发学校不断的进行改革。

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将会得到改造丰富和发展,出现多种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学校事务成为公共辩论的焦点。教育的服务性,选择性,公平性,公正性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方

向。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78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