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理论的产教融合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建构与路径分析 .pdf

基于协同理论的产教融合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建构与路径分析 .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为了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产教融合视域下现场工程

师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首先对产教融合和现场工程师的概念进行了分析,接

着剖析了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以协同理论为基础,围绕如何提

高产教融合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项目成效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了讨论。为了解决这

一题,提倡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主动共同设计协同模式,通过突破产教协同模

式并探索有效的育人路径,期望提高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协同理论;产教融合;现场工程师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提升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

要途径。在当前经济发展背景下,高职教育需要与产业密切结合,实现深度融合,

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产业需求。《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产教融合

的指导思想和政策措施。通过产教融合,高职教育可以更好地与产业对接,调整

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高职教

育与区域产业的双赢发展。近年来,职业院校积极探索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模式,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认可。针对现场工程师培养,2022

年,《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

提出了总体思路、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计划到2025年,培养不少于20万名

现场工程师,并要求500所职业院校、1000家企业参与项目实施。

这一政策的出台为现场工程师的高质量培养提供了指导,标志着现场工程师

培养步入新时代。职业院校和企业应加强政策的贯彻落实,探索现场工程师培养

的改革创新路径。

现场工程师是应用型、复合型技能人才,其在生产、工程、管理和服务等一

线岗位上工作。他们具备科学技术应用能力,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工作现场的技术

问题。现场工程师项目强调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实践学习和技能培养。学生

通过与企业合作,能够接触到真实的行业需求和挑战,提前适应职业环境,并获

得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然而,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产教融合现场工程

师项目的人才培养成效一般,工程人才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依然严峻。产教融合现

场工程师教育面临着政府职能缺位、企业内在动力不足等现实困境。

因此,需要实现资源、人员、技术、管理和文化等要素全方位、实质性深度

融合的产教融合模式,以及符合项目背景的特色实施路径,指导产教融合现代学

徒人才培养实践并提供理论支持。同时,高职院校也需要培养兼顾实用型专业技

术和交叉型知识背景、了解真实产业场景的工程人才。在产教融合现场工程师项

目中,已有高校和企业进行了共建学校工作台、共建产业学院等尝试,但仍然存

在产教“两层皮”的现象,融合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有效解决。

一、概念内涵

(一)协同理论

协同理论认为,当系统中的子系统紧密协调并相互配合时,就能形成团队效

应,进而产生协同效应,使整个系统的综合效果超出各个子系统简单相加的总和。

简言之,协同效应即一加一大于二。产教融合具有明显的协同特征,包括目标性、

开放性、非平衡性和整体性。通过系统内部的协同与自组织,以及系统内外部的

协同,协同理论为产教融合过程和与外部组织的互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二)现场工程师

现场工程师是应用型、复合型技能人才,他们在生产、工程、管理和服务等

一线岗位上工作。他们被从场域视角定义为能够胜任生产一线职业岗位的工作要

求,解决企业生产一线场域网络中生产要素关系的人才。他们需要系统的专业知

识,同时具备综合应用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重要的

是,他们需要具备应变能力,能够灵活解决生产现场问题。现场工程师的特点是

充分结合产业需求、职业标准和生产过程,同时强调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产教融合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存在不足

由于缺乏充分的沟通和合作,企业在参与该模式时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增加

了运营成本。同时,企业面临投入与收益不对等的风险,如不确定是否能够长期

留住培养的人才。双方在责任分工方面缺乏清晰性,导致院校主动向企业提出合

作的情况较多,而企业的参与热情不高。

(二)缺乏有效的第三方机构监督

在校企合作中,缺乏一个具备权威性和独立性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督,同时

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也不够完善。这便无法从立法和政策层面确保院校、

企业和学生的权益,当出现问题时,容易出现相

文档评论(0)

鼎天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