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浅论大学生网络道德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进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
领域,而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活动的主力军,其网络意识和行为对整个
网络社会的道德现状将产生重大的阻碍。大学生在利用网络取得大量
信息和愉悦身心的同时也陷入了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当中,显现网络
道德失范现象。本文旨在论述大学生网络失范现象,分析现象显现的缘
故,进而探讨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正确引导
依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网民
占网民总数的近40%,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网络活动的主力军,大学生
网络行为和意识将阻碍整个网络的进展。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
确的网络道德观念,标准其运用网络的行为成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的关键。
最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受到了学校、家庭、社会的
重视,网络教育研究慢慢向专业化方向进展。但是,诸如网络语言不文
明行为、网络欺骗盗窃行为、网络诽谤行为、传播运算机病毒与网络
黑客、网络色情等行为的凸显,说明大学生在利用网络时面对良莠不齐
的网络陷阱常常做犯错误判定,从而引发各类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显
现。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
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网络交往中大学生能够
完全隐去自己真实的身份,以一个或多个的虚拟身份从事网上活动。一
旦自己不中意,能够随时终止自己某种身份而没必要承担任何责任。同
时,网络还许诺匿名发表个人意见而轻忽了发表言论的道德化与合法
化,虚拟的世界解除现实社会对人的身份、角色的束缚,网民能够为所
欲为的享受自己的“精神乐园”,并一次性减缓在现实生活中长期压抑
的情绪,从而取得内心的宣泄和平稳。基于如此的缘故,大学生在网络
生活中不顾道德和诚信的约束,在网络交往上产生不负责任的懈怠思
想。至今,很多人尚未将网络上的非诚信行为视为不道德的行为。由此
引发的网络诚信危机,和在网络活动中的精力消耗,必将会造成大学生
与周围同窗关系的淡薄与疏远。
同时,网络的不良诱导使得网络犯法率上升。网络不单单为大学生
的学习、生活做出了踊跃的奉献,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也带来了很多社
会问题,使大学生不免其害。网络的飞速进展催生了“网络犯法”那个
名词。如网络游戏的内容多是带搏杀、武斗、色情等情节,使得一些痴
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深受其害,乃至纷纷效仿。不良信息的诱惑,使
得大学生难以分辨,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由于网络不良诱导而发生的大
学生犯法事件。同时,由于大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弱,过度沉迷网络游
戏,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无经济能力支付游戏费用,但又招架不住游戏
的诱惑,从而产生违法犯法的念头,为达目的铤而走险。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缘故分析
第一,大学生自身价值观不稳固,网络道德熟悉不高从而致使信念
不坚决。大学生的自制力相对较差,意志力薄弱,在人一辈子观、价值
观形成的进程中若是碰到各类干扰就会改变乃至扭曲其正确的价值观,
在网络社会中道德防线很容易崩溃,心中的道德良心很容易泯灭。
第二,由于利益的驱动,网络法规的不完善,网络上充满着追赶私
利和享乐的本位主义的消极思想和不良信息。网络的日趋普及使得人
类社会显现了新的生存空间——电子空间。电子空间由于互联网所采
纳的特殊离散结构,没有中心,没有国界,不受任何组织机构的操纵,更
没有健全的法规制约,加上利益的驱动,电子空间就离开了网络法规的
限制和约束,各类软件开发商开发出虽利润空间大但包括暴力色情等
无益于大学生身心进展的游戏、软件,从而侵蚀大学生身心,引发一系
列不良社会问题。
再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缺乏有针对性、踊跃的教育引导机制。
网络生活是丰硕多彩的,而现行的网络道德教育却将道德从活生生的
网络世界中抽离出来,变成了僵硬的教条,让大学生背诵、经历,将网络
道德变成了没有情感与意志的抽象物,使得大学生很难从中找到与自
身进展的符合点,无法把道德内化成自身的理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
造成绝大多数大学生明知网络文明公约,却在网络上进行各类不道德
性为,取得自我知足。除此之外,生硬的“灌输教育”和“全程教学”
的教育方式无法知足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和自我需要,学生没有机遇对
所同意的道德观念教育进行批评性试探,没有将各类观点进行比较,而
是被动的同意,思想灌输并无真正成为塑造大学生性格的手腕,反而降
低了学校教育引导的效率和功效。目前,学校、社会、国家都尚未一套
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层儿科医务人员服务能力提升学习班答案-2024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docx VIP
- 中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手册42p.pdf VIP
- 《反对党八股》名师教学课件 (1).pptx VIP
- 薛法根:《风娃娃》(二年级).docx
- 40篇英语短文搞定高考3500个单词(全部含翻译-重点解析).doc
- SY∕T 4113.7-2020 管道防腐层性能试验方法 第7部分:厚度测试.pdf
- 阿里全球数学竞赛姜萍成绩造假PPT课件.pptx VIP
- FM知识考试试题-必做经典大题.pdf
- 旅游管理职业生涯规划.pdf
- 江苏省南京市2025届高三零模作文“点外卖”与“送外卖”导写(真题呈现+审题立意+素材积累+写作示例+考场范文).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