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1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事迹范文1
1941年秋天,叶嘉莹怀着梦想进入了她的象牙塔,在辅仁大学,
是叶嘉莹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然而人生总是在喜从天降时祸也不请
自来,1941年9月,十七岁的叶嘉莹正沉浸在大学开学季的欢喜里,
同时,也迎来了她人生当中第一个厄运——母亲的去世。
母亲的去世给叶嘉莹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打击,17岁的她,已经
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已经对万事万物都有了深深的情感,她不再是懵
懵懂懂的孩子,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所
以母亲的离去对她来说,无疑上天给了她一颗甜枣,又打了她狠狠地
一巴掌,同时也断了她一条路。为了祭奠母亲,她写下了八首哭母诗,
这段痛苦的日子是诗陪她一步一步走了出来。
此后,叶嘉莹与伯父、伯母及两个幼弟一同生活,北京家中她是
长姐,还要照顾两个弟弟,她一下子长大了,懂得了责任是什么,彼
时沦陷区物质条件艰苦,度日很是艰难,但幸运的是,她情感并不孤
寂,她还拥有贤惠慈祥的伯母,母亲去世后,伯母就担当起为两家人
做饭的责任,每当叶嘉莹要帮助时,伯母总推开她让她去专心读书。
走出母亲去世的阴影后,叶嘉莹把心思放在了学习上,因为才华
卓然,容貌清丽,很快就成为了学校里的名角儿,也就是在这期间,
她遇见了人生的伯乐顾随老师,1942年秋季,叶嘉莹正值大二,在唐
宋诗课程上,遇到了她生命中的贵人——恩师顾随,顾随既是她的文
学教父,又是她的人生导师。
两人成为师生关系后,因为共同的爱好,对诗书的追求,使得两
个人成为了高山流水之情,顾随的授课方式飘逸自然,从不刻板,因
为对诗词有着很深得研究,所以很多东西信手拈来,叶嘉莹成为了顾
随的小迷妹,顾随也非常欣赏这个极具天赋的姑娘,所以经常一起讨
论诗词,一起做文学研究,这段日子是叶嘉莹最充实最快乐的日子。
2021感动中国人物叶嘉莹事迹范文2
由陈传兴执导的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自2020年10月16日上
映以来,排片率最高时也缺乏1%,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日均票房徘
徊在五位数左右,也就是说,这些城市日均观看这部电影的总人数仅
千余人。截至11月6日,累计票房突破600万,比起同期热映首两日
票房就破亿的?我和我的家乡??金刚川?,这样的票房成绩显得微缺乏
道。但对一部极其小众的纪录电影而言,这又无疑是一个值得瞩目的
可喜成绩。根据猫眼电影的购票评分榜数据显示,?掬?片以9.4的评
分始终占据评分榜的前列,也正由于这样的口碑,?掬?片有了尽可能
多的排片周期。
这是作为法国高等社会科学学院语言学博士的导演陈传兴,在继
执导诗人郑愁予纪录电影?如雾起时?、诗人周梦蝶纪录电影?化城再来
人?后,“诗的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电影记叙了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
的生平,既看到了这位女君子磅礴的生命历程,也看到了她澄明的心
灵建树。电影从筹备、拍摄到上映历时三年有余,辗转亚洲、北美洲,
足迹普及海内外十余座城市。比起漫长的摄制期和巨大的素材量,影
片的最终呈现又极其节制和简朴,多处选择了无声胜有声的留白,不
得不说这是电影向诗的一次回归和靠拢,也是没有矫揉造作的一次纪
录。尽管有很多评论声音将焦点聚集在片中叶先生所阐述的“弱德之
美〞上,赋予影作以中心思想,但从更宽广的视境中去忖度电影本身,
对观影者而言更像是一次生命的淬纯——这其中自然包含了作为“弱
者〞的人类,需要承受、坚持、完成自我的过程,但又不止于此。
不是所有人都可生平壮阔,于苦难中成就生命的光芒;也不是所有
人在逆境中都可将身外事“轻而化之〞,守护心灯。叶先生的做到,
在于她把生命的外延衔接到不朽的古诗词上,所以在片尾,我们看到
八十余岁回到原乡寻找叶赫水的叶先生竟然并无耄耋老态,只有一个
普通寻根人对飘零人生要找到物理栖息地的深情寄望。只是一眼望去,
再也寻不到族群的踪迹。叶先生回想起上一次踏足,吟诵起?诗经·王
风?篇中的“彼黍离离〞,最痛是那一句:“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是
对生命的追问,也是从诗意到现实人生的比兴。
客观地说,这是一部“难于看懂〞的电影。所谓难不是因为晦涩,
而是因为“电影诗〞的风格,对观影者的文学积淀有很高的门槛要求。
片中屡次出现了呢喃般的影音,叶先生如游吟诗人般对格律的吟诵,
唐诗,宋画……叙事整体看似在时间线上从人物幼时讲起,但又总是
以诗词间隔——这当中有古诗,也有新诗,有已亡人的旧篇,也有叶
先生的自创。这种材料组织方式让影片的空间感十足,但也增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