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课时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同步课时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同步课时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砖画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这组砖画可以用来直接研究()

制作蒸馍与烙饼图 食用烧烤食品

A.西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 B.民族政权并立对峙的状态

C.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 D.人口迁移和经济重心转移

2.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宜改姓元氏……”,故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孝文帝改姓氏的措施()

A.传播了佛教文化 B.促进了经济发展

C.推动了华夏认同 D.加剧了民族矛盾

3.阎步克说:“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这说明孝文帝改革()

A.为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B.建立了大一统国家

C.促进了士族制度的发展完善 D.调和了各民族矛盾

4.西汉时期,汉武帝曾以宦官主中书,以外戚霍光领尚书事;到了东晋南朝时期,宦官和外戚却同时消沉。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君主权力弱化 B.三省制度萌芽

C.选官制度变化 D.少数民族内迁

5.南朝时期,荆楚人民“寒食节”吃“麦粥”、“六月伏日,作汤饼”,湘州人民“亟乘轻船,载米粟及笼鸡鸭”支援陈军。此外,陈朝也曾明确要求“租田米粟、夏调绵绢丝布麦”。由这些现象可以推知南方()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稻麦轮作制度相当普及

C.农副业多种经营日盛 D.农业生产呈区域化分工

6.制作图示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图示,其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写的是()

A.蜀——吴——西晋——东晋 B.蜀——吴——东晋——西晋

C.吴——蜀——西晋——东晋 D.吴——蜀——东晋——西晋

7.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方才作罢,时称“王与马,共天下”。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士族当权,影响巨大 B.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C.司马睿善于用人,深得民心 D.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8.公元311年,当北方一个民族大军南下第三次围攻洛阳的时候,南方诸州的牧丞都采取观望的态度,最终洛阳失守,晋怀帝被俘。公元316年,长安也被这支大军攻破,西晋最终灭亡。这个南下的“民族”是()

A.犬戎 B.越族 C.羌族 D.匈奴

9.在代晋建(南朝)宋的过程中,刘裕通过霸府(魏晋南北朝时期权臣建立的控制皇帝和朝廷的府署机构)网罗人才,实现禅代,推动了晋宋之间的政治结构转变。如表为刘裕的霸府僚属出身占比表。这反映出晋宋易代中()

非士族

次等士族(含北人,吴地士族)

高级士族

人数

1

39

27

比例

1.49%

58.21%

40.30%

A.南方士族擅权日甚 B.豪强势力不断膨胀

C.政治资源得到整合 D.门阀士族走向消亡

10.公元227年,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曹操在其诗作《短歌行》中写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据此可推知,该时期()

A.中央政府与地方军阀间的矛盾激化 B.战乱导致民族矛盾的加剧

C.分裂割据客观上推动统一 D.大一统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11.永嘉之乱后至侯景之乱前,北方人民大量南迁,东晋及南朝的户口理应大幅度增加,但史籍记载中东晋及南朝的户口增加却很少。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社会遭受到空前浩劫 B.国家控制的自耕农民减少

C.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D.沉重的赋役导致人民流亡

12.下图所示为西晋怀帝永嘉年间汉人南迁示意图。这次汉人南迁主要缘于()

A.气候环境的恶化 B.土地兼并的加剧

C.南方开发的需要 D.北方战乱的形势

13.南北朝时期,北方主要使用谷帛等实物作为交易媒介。但在南方金属货币的使用不断地扩大。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是()

A.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B.南方冶金技术高于北方

C.南方经济水平高于北方 D.北方制造货币的金属缺乏

14.东汉末年,曹操面对军阀之间征战不断的局面时说:“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承此思想,他采取了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为目的的政策。据此推知,曹操执政注重()

A.德辅刑主 B.戒奢从简 C.礼法并重 D.轻徭薄赋

15.家谱是记录家族世系繁衍及其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商周时期就有用于祭祀的家谱。东晋南朝,家谱发展迅速,出现了专修家谱的机构,谱谍学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家谱发展关系密切的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