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专题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docxVIP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专题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档标题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专题练习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主要内容1文献概述简述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2文献解析详细解释青铜器文化的发现3古代政治与社会探讨西周封建制度的主要内容和意义4社会变迁分析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5商朝时期阐述商朝时期的饮食习惯及其社会地位6基本特征描述古代社会的主要特征和特性7大型遗址介绍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的历史地位8火药技术讨论火药的发现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一、单选题

1.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在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在长江下游与它属于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存是()

A.大汶口文化 B.龙山文化 C.河姆渡文化 D.良渚文化

2.据日本学者伊藤道治的研究,西周封建的诸国,主要分布于七个地区。其中,姬姓诸国沿着殷商交通线分布,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要生产区相吻合。西周如此分封最直接的目的是:()

A.封邦建国,以藩屏周B.控制农业生产区,加强统治

C.扩大疆域,巩固统治D.严控异姓的诸侯,防止反叛

3.秦王宣布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的意义是()

A.接受商鞅建议实行变法B.从法律上肯定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C.标志着井田制的彻底瓦解D.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4.从以下三幅图片中我们能得到的信息是()

A.原始时期吹管乐流行 B.原始时期乐器制作材料丰富

C.北方是乐器萌生之地 D.钻孔是制作乐器的唯一办法

5.有一段《国语·鲁语上》的白话译文:先王为诸侯订下制度,规定诸侯每五年要派使臣聘见天子四次,诸侯亲自朝见天子一次。事毕就集中在一起讲习礼仪,用以厘正爵位的尊卑,遵循长幼的次序,讲求上下的法度,确定纳贡的标准,在这期间不能缺席或怠慢。从这段白话译文可以看出,分封制很大程度上()

A.维护了等级秩序 B.强化了礼乐制度 C.具有制度性保障 D.加强了中央集权

6.公元前707年,周桓王以郑国攻占许国,并与鲁国自行交换许国的田地为由,正式宣布剥夺郑庄公“左卿士”的职位,并亲率周、陈、蔡、卫四国联军前来讨伐郑国。这反映了()

A.诸侯争霸挑战周王权威 B.分封制有效运行如初

C.宗法观念非常浓厚 D.西周礼乐制仍具影响力

7.《礼记·大传》写道:“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据此可知,西周推行()

A.内外服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井田制

8.《左传·宣公三年》载:“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这表明()

A.周王与诸侯关系非常友好 B.分封制受到了挑战

C.周朝的君主专制面临危机 D.宗法制已逐渐瓦解

9.如图是黄河中游地区的陶寺遗址平面图,遗址内分布着大型宫城、王族墓地、观象祭祀台、仓储区和手工业区等遗存。这反映了()

A.社会分工的细化 B.早期国家的初始形态

C.贫富分化的出现 D.原始聚落的分布特点

10.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在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之外有了剩余产品。贫富差距的出现,使人类社会出现了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迹象。人类社会迈向文明的前提是()

A.文字的普遍使用 B.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C.定居生活的出现 D.国家强制机关的形成

11.商朝末年,帝辛(纣王)率军征伐东夷,其间经过商丘并进行了占卜,卜辞上说:“壬寅王卜在商贞于亳。”在有关这场战争的甲骨文卜辞中,商王东征行进的顺序和需要到达的时间与传世文献对此事的记载完全相符。这反映出甲骨文()

A.主要服务于战争需要 B.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C.记载内容全面而详细 D.已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12.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被评为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工作者从遗址选出炭化种子1245粒,其中包括541粒水稻和638粒水稻基盘(水稻加工残留物)、33粒粟、27粒小麦及6粒大豆。据测年材料反映,农作物遗存可追溯到距今约5800年。该发现可以佐证()

A.稻作农业起源于中原地区 B.早期国家初具雏形

C.不同区域间经济物质交流 D.贫富分化已经出现

13.考古学家在秦魏家村发现中华文明起源时期的一处墓地,其中有16座男女合葬墓。墓葬中男子仰身直肢,女子下肢弯曲,侧身面向男子,且随葬品大都是偏向男性一侧。该遗址属于典型的齐家文化。这说明,该文明()

A.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初始形态 B.体现出父系氏族的基本特征

C.注重神权与族权之间的结合 D.受到了传统礼乐文化的影响

14.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这一发现的主要历史价值在于证明了()

A.长江中下游一带适合种植水稻 B.当时长江中下游一带农业已经产生

C.当时该地区已经进入文明社会 D.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15.以四川巫山县大溪遗址命名的大溪文化广泛分布于西起瞿塘峡两岸,东达洪湖之滨,北自荆山南麓,南抵洞庭湖畔的区域。其房屋建筑大多为地面上的建筑,也有圆形半地穴式房屋。遗址出土的大量陶器往往以稻壳碎末作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