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近代民居夏季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docxVIP

江汉平原近代民居夏季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江汉平原近代民居夏季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

?

?

?

?

?

??

?

?

?

【摘要】江汉平原作为湖北中部的大平原,其独有的夏季气候和地理特征使得其近代民居建筑在适应气候方面有着很多特点,本文从江汉平原气候、地理特征出发,探寻江汉平原民居择址建造的特殊手段,研究其在改善江汉平原夏季湿热环境下改善建筑小环境的传统方法,也通过研究引起其他研究者对江汉平原民居这类小众的注意。

【关键词】江汉平原;民居;气候适应性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7)02-0036-03

随着绿色建筑和地域性建筑概念的流行,气候适宜性研究现在已经成为近代民居建筑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但对于近代民居气候适应性的研究,目前还主要集中在聚落的层面上,对于单体建筑适应当地气候的特殊做法和构件,都少有研究。尤其是以天、潜、沔为核心的江汉平原,由于地理原因和历史上数次大的移民潮,并没有形成自己极具特色的民居形式,一直被认为并没有太大的研究价值。本文从气候适应性出发,对江汉平原地区近代民居单体适应夏季气候的营造方法和构件进行研究分析,发掘其产生的内在原因,尝试探究民居建筑研究中新的方向。

1.研究对象及范围

文章选取笔者家乡—位于江汉平原中部的天门市作为主要研究范围,收集周边包括潜江、沔阳的民居资料,主要选取江汉平原中以下界定条件下的研究对象:(1)位于平原地区,以排除山地、大江、大湖等特殊边界条件的影响;(2)经济水平适当,以排除由特殊产业主导而形成的村落;(3)远离大城镇,以排除城市辐射的影响;(4)能代表该地区绝大多数民居的特征;(5)时间界定在19到20世纪中旬新建的近代民居。这部分民居的发展都位于同一文化背景下,在排除特殊因素干扰后,更容易揭示其适应气候的普遍方法和规律。

2.江汉平原夏季气候特征研究

2.1江汉平原地区地理特点

江汉平原是中国东部新华夏构造体系沉陷带的一部分,主要由长江、汉水冲积而成。整个平原大体由西北向东南微缓倾斜,西北部海拔约35米,至东南部下降为25米以下,除边缘分布有海拔约50米的平缓岗地和100米左右的低丘外,整个平原海拔几乎都在35米以下。长江自西而东横贯,汉水自北而南注入,两江在此交汇,发育了数以千记的河港、湖泊。以此次主要研究对象天门为例,其市内有近百湖泊,在80年代,其市区还在天门河和西湖、东湖湖大片水域环绕之下,仅有两条路上通道与郊区想通,主要交通都依赖水运,甚至出现过学生上完课,游泳去食堂的景象。这一情况可以形象描述出江汉平原的地理特征——多湖多水。

2.2江汉平原地区夏季气候特征

江汉平原地处北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近五十年夏季日照高达599.6小时,热量资源丰富,夏季气温易高;此外,区内位于夏季背风坡的两湖盆地中心,南有幕阜山地,北有大别山地,两山相夹,热气不易散发,加上夏季东南季风越过幕阜山又有“焚风”效应,雨多温高,故夏季及其炎热湿润,7月平均气温一般高于28℃,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8℃以上。除高温外,江汉平原地区夏季雨量也较大,仅在4~9月,降水量就达820~920毫米左右,夏季湿热环境下,集中降雨尤为明显,总的来说是一个较为极端的夏季湿热气候,民居面对的恶劣气候条件主要是高温和涝、潮。

3.江汉平原民居夏季气候适应性设计研究

针对地区夏季高温,涝、潮的气候特征,江汉平原民居主要在防涝防潮、通风隔热与遮阳防雨三个方面进行适应区域气候的特殊设计,也在这几个方面展现出江汉平原民居建筑独特的营造特征与技术。

3.1避涝与防潮

3.1.1择址与建宅原则——“高台基、沿河居”

“高台基、沿河居”这是江汉平原传统民居选址建宅时遵循的基本原则,自春秋楚国“高台建筑”时期便开始流存。江汉平原河网密集而夏季又多涝灾,为便于交通同时防涝,当地聚落多以沿河而居为主,选取宅基地大都在沿河两岸的高地上,再人工在地基前或后取土垒基,人为构筑高于地面0.8~2m的夯土台基,再在台基上营造建筑。这种择址和建宅的方式,一方面抬高屋内地坪高度,防涝;另一方面,能利用高地、高台来迅速将降雨排至河流湖泊,避免降水滞留软化地基,恶化生活环境;此外,由于人工取土堆砌台基,一般会在前院或后院形成池塘,水面的存在也改善了住宅的微气候,强化了民居的通风。“高台基、沿河居”的择址建宅原则,在防涝防潮同时,也一并优化了住宅的微气候环境。

3.1.2建筑构件——水门

除在选址之外,在建筑内构件上,江汉平原民居也有应对潮涝的独特设计。

其中很具代表性的是一种叫“水门”的特殊构件。“水门”其实是隔墙的一种,因其在洪水到来时能如门一般在水中打开,因而叫“水门”。这一构件平时作用和隔墙一样,与其他地域民居隔墙做法不同,“水门”多用木头门板或列子(江汉平原一种用芦苇编制的席子)中间

文档评论(0)

188****00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