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性论第三种形态:道家心性论.pdfVIP

中国心性论第三种形态:道家心性论.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道家心性论是与儒家、佛教心性论迥然相异的中国心性论的第三种

形态。道是道家心性论的理论基础,由道而性、而心,是道家心性论的具体展开。命论与生

死论,是道家心性论的外在延伸。致虚守静是道家修养论的主旨。自然、自在而自由,和谐、

和睦而和适,是道家心性论的基本内容。关键词:道家|心性|自然|自由

道家是对中国文化以至世界文化产生并仍然产生着重要影响的学术派别。心性问题是中国哲

学主要问题之一。海内外研究儒家心性论者很多,成绩斐然。佛教心性问题也有不少论作。

对道家心性问题,学术界存有异议,有人根本否认道家有心性论,有人虽对道家心性问题有

所论及,但失之表面,也很不系统。其实,道家有很系统的心性论,道家心性论是与儒家、

佛教心性论迥然相异的中国心性论的第三种形态。心性论也可称为心性之学,是关于人的心

性的理论或学说。心性论所探究的问题,主要包括三方面的问题:一、人的本性、本心如何

的问题,二、人的精神追求的问题,三、人的精神修养的问题。中国心性论即是关于做人的

理论,它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人的本性、人的欲望、人的使命、人的价值,以及人生理想、

人生境界、人格修养。一、道,道家心性论的理论基础道家之为“道”,以至道教、道学之

为“道”,原因即在于其崇尚“道”。道家、道学的一切理论似乎都离不开“道”,甚或可以说

都是围绕“道”而展开的。道,本义是大路、坦途,而老子则以道指称天地万物的本原、本

根。“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

名,字之曰道。”(《老子》二十五章)道为天下万物之母,为天下万物之根,为未有天地之前

唯一的存在。作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本根,道是一种先于一切存在的在,而这一在,并非一原

初物质的存在,而是天地开辟的起始或起点。道化生万物的过程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者,太极也。太极分而为阴阳,此即所谓

“一生二”;阴阳交互感应而形成一种和合状态,此即所谓“二生三”;万物就是由阴阳交互

感应和合而成的,此即所谓“三生万物”。道不仅是事物存在的本原、本根,同时也是事物

存在的根据,是万事万物的本体。道化生万物之后,又作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而蕴涵于天

地万物之中,成为天地万物的本质。所以,道不仅是一生成论的范畴,同时也是一本体论的

范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老子》三十九章)此处之所谓“一”,与

《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的“一”是有区别的。道是一,是太一,其一与太一,

所彰明者,是道独一无二、无以为偶的性质。而道为一,又有具体的区别。“道生一,一生二”

之“一”,是太极,是一生成论的概念,指明道之生物。而“昔之得一者”之“一”,是唯一

之“一”,是一本体论的概念,指明物之得道。“昔之得一者”,即昔之得道者。天之所以清,

地之所以宁,神之所以灵,谷之所以盈,物之所以生,都是因为得了道,都是因为道在其中。

[!--empirenews.]道,作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本原与本体,缔造、成就了天地万物。但

道成就天地万物,并非有意作为,而完全出于无意作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

然。”(《老子》二十五章)“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的根本。“自”为自己,“然”为样态。“自

然”,也就是自生、自化、自成,也就是自本自根,无有外力强迫。“自然”并非一物质性的

存在,也非一事实性的存在。“自然”一词在中国古代,并非指“自然界”的自然,而是自以

为然、自得其然、自己使自己成其为如此,而无外力强迫的意思。“道法自然”,非谓道之外

更有其自然。“自然”不过是对道的作为的形容。“道法自然”实际上即是“道性自然”。河上

公曰:“道性自然,无所法也。”(河上公:《道德真经注》卷二)“道法自然”,亦即道以顺乎

自然为法,以自然为法,以自己为法。道虽然成就了万物,但道并不是有意要成就万物;道

成就万物并不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而完全是自然而然,完全是自然无为的。“天地不仁,以

万物为刍狗。”(《老子》五章)“天地不仁”,非天地不仁为也,不以仁为也,不以行仁为自己

的出发点与归宿。在儒家看来,天地是仁爱的化身。天覆育万物,春生夏长,成物以奉人,

即是天爱人、爱物的具体体现。而在道家看来,天地乃道的化生物。道化生为天地,是自然

而然、无有目的、无有用心的,天地化生万物也是自然而然、无有目的、无有用心的。道的

本性即是自然无为。自然无为是老子哲学的基本观念。自然无为既可合而言之,也可分而言

之。合而言之:自然即无为,无为即自然,

文档评论(0)

175****50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