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及实现研究的任务书.pdfVIP

宽带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及实现研究的任务书.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宽带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及实现研究的任务书

一、任务背景

宽带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在保持良好抗

干扰性能的同时提高信号的定向性,广泛应用于雷达、通信、天线阵列

等领域。本课题旨在研究宽带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及其实现方法,为发展

该领域提供参考。

二、研究目标

1.研究宽带数字波束形成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波束形成算法、阵列结

构设计等;

2.研究宽带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在雷达、通信等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

势,对比分析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波束形成需求;

3.研究宽带数字波束形成算法的实现方式,包括硬件实现与软件实现,

探究各种实现方式的优缺点与适用性;

4.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FPGA的宽带数字波束形成系统原型,验证其性

能及可行性;

5.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总结本课题研究成果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建

议。

三、研究内容

1.宽带数字波束形成基本原理和算法研究:包括波束形成算法提取、信

道建模、系统建模等方面;

2.宽带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的应用现状与需求分析:对于雷达、通信、天

线阵列等领域进行应用需求分析,并比较其优缺点;

3.宽带数字波束形成实现方式比较:对于硬件实现(ASIC、FPGA等)和软

件实现进行对比,并提出各种实现方式的优缺点;

4.基于FPGA的宽带数字波束形成系统实现: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FPGA

的宽带数字波束形成系统,包括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算法实现;

5.系统性能测试及分析:对实现的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及分析,总结结果

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建议。

四、研究任务与计划

任务一:研究宽带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包括波束形成

算法提取、信道建模、系统建模。

计划时间:4周

任务二:研究宽带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的应用现状与需求分析,对于雷达、

通信、天线阵列等领域进行应用需求分析,并比较其优缺点。

计划时间:2周

任务三:对宽带数字波束形成实现方式进行比较,包括硬件实现(ASIC、

FPGA等)和软件实现,并提出各种实现方式的优缺点。

计划时间:2周

任务四: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FPGA的宽带数字波束形成系统,包括硬件

电路设计和软件算法实现。

计划时间:8周

任务五:对实现的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及分析,总结结果,并提出进一步

研究建议。

计划时间:4周

五、研究成果

1.宽带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的研究成果,包括基本原理和算法、应用现状

与需求分析、实现方式比较等方面;

2.基于FPGA的宽带数字波束形成系统原型,验证其性能及可行性;

3.实验数据记录、性能测试结果及分析报告;

4.报告论文及学术论文若干。

六、参考文献

1.W.F.Gabriel,S.J.Orfanidis,“ADigitalBeamformerforDirection

FindingandCoherentReception”,IEEEInternationalSymposiumon

CircuitsandSystems,1991.

2.S.M.Kay,“FundamentalsofStatisticalSignalProcessing,VolumeII:

DetectionTheory”,PrenticeHall,1998.

3.R.T.Compton,D.J.Gorney,“TheStateoftheArtinSmartAntenna

Systems”,IEEECommunicationsMagazine,1995.

4.L.CiminiJr,“AnalysisandSimulationofaDigitalMobileChannel

Using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IEEETransactions

onCommunications,1995.

5.C.A.Balanis,“AntennaTheory:AnalysisandDesign,Second

Edition”,JohnWileySons,Inc.,1996.

文档评论(0)

黄礼志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