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docxVIP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

?

翁毅群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整合,成为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多维度参与互动交流,不仅能显著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分析思维能力、自主探索学习能力、朗读表现能力等等。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智慧教学,能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育信息化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并不断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得以更灵活应用,其技术手段方法众多,内容涉及面广博,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多样,具体有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成为教育事业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助推器。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深度整合,日益成为大势所趋。信息技术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感知活动,训练思维,自主探索,发展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运用信息技术,引情激趣,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它能让人探索知识产生稳定的倾向。学习一篇课文,要先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阅读教学是通过“读”来感知课文、了解内容。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悦耳的音响,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生动形象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更好地感知整篇课文,为讲读课文打下基础。

比如,《雷雨》这一课,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边听范读,边看相应出现的图像。当学生看到雷雨前天空的乌云是如何“黑沉沉地压下来”,初步感知雷雨前乌云的多和云层的低;当学生看到“狂风骤起,闪电雷鸣”,初步感知雷雨将至时又是怎样的清景;当学生看到雷雨中的景象,初步感知雷雨下得很大,雨点很密;当学生看到雨后的景象,初步感知雷雨过后景色是怎样的美。这样图文结合地让学生感知课文,既使学生兴趣甚浓,又使学生对文中的描写有了较清晰的图像表证。学生对课文及词句的理解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是介绍事物的形状、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过程,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有些课文描述的客观事物和内容连教师自身也未见过,仅仅凭借教材、教参等资料向学生讲解,学生难以理解。若巧借信息技术,将为突破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学习语言文字铺平道路。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借助信息技术,老师可以将较复杂、难理解的内容变为浅显、易懂的感性材料,并进行直观展示,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比如,《回声》讲了回声产生的原因和经过。当学生对小青蛙听到有人学他说话却看不见那人感到奇怪,茫然难悟时,老师适时出示PPT直观展示,诸如“看图读文,思考问题:1.青蛙妈妈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2.青蛙妈妈又是怎样说的?3.什么叫回声?”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针对难懂的概念进行操作演示。如,点击“水的波纹”,可以重复出现青蛙妈妈投石击水的情景,形象感知水波如何向四周荡漾,水波碰到物体如何返回。

随后,生生或师生交流释疑。学生互相提问解答疑难,还可以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如,“激”“荡,,是什么意思?操作演示“激”,石头投进水里,使水泛起一圈圈波纹;当波纹碰到河岸又慢慢地返回来,就是“荡”。“什么叫回声”?在信息平台中演示“声波”,再一次理解声波就是声音的波纹,就如用水波回荡的原理。又如《葡萄沟》这一课,难点在于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学生通过看视频,再读文,直观了解到阴房的结构和人们是怎样利用热空气的流动把葡萄和水分蒸发干的。学生只要操作演示、读文,互相讨论交流就能明白。学生分析事物更积极主动,提高了他们的分析思维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靠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或利用媒体输入,而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中只能处于被动接收状态。这样的教学既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己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进行有选择性、针对性的操作学习,因此信息技术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学习工具。学生不佣信息技术、书本、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等多种途径,自主地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小主人。

比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先启发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学生基本能抓住“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这两个学习重难点。于是,学生就沿着这两条主线进行学习。在学习第二段,教师围绕两条主线布置自学任务1.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2.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他们

文档评论(0)

138****55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