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docx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

?

?

朱旭闫正艳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了许多优秀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在中小学生中加强传中华统文化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是一名中学教师,几年的从教中发现,目前中小学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导致教学效果并不显著,不由得让我们对目前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反思。

一、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认识上的误区

1、教学内容偏颇

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传统文化教育更多的是经典诵读以及关于孝道、勤俭文化的教育,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偏颇。传统文化不仅包括文学经典,还包括传统节日、风土人情、民俗活动、文字艺术、国画等等。笔者所在的地方现在正在举行“国学公益诵读”活动,这种活动的初衷是好的,主要是提高学校和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但是诵读的内容选择没有针对性,这种做法时间长了可能会使学生渐渐丧失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教学方式单一

当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有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

比如有些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局限于经典诵读,要求中小学生将指定的经典篇目诵读得朗朗上口,仅此而已。有些教师采用简单的识记型教学,讲解的重点放在对作者以及作品的介绍以及语句的简单翻译上,出现了堆彻文化常识的现象,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

3、师资力量不足

一方面,能够胜任传统文化教学的教师十分缺乏,如书法、武术、纸艺等。另一方面多数教师在传统文化方面底子太薄,自身的传统文化积累不够,造成教学效果差,甚至“一讲就错”的现象十分普遍。

4、教育途径狭窄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还仅限于课堂教学,这种现象大大限制了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的空间,导致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的普遍匮乏。传统文化本身蕴含丰富的内容和活动形式,因此,学生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的途径也应当是多渠道、多方位的。

二、提高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效果的几点对策

1、因材施教,科学设定教学内容

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指明了方向,确定了教学重点,并采用分段式推进传统文化教育。根据传统文化中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同年龄段的人应接受不同程度的教育。就学校教育而言,从做人的角度,初中和高中是一个界限:小学、初中侧重“德”的修养和“行”的方法。

中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活泼好动,喜欢接受一些具体、生动、直观、新颖的事物,对抽象概念不感兴趣。因此在选择传统文化的教学时,应该注意内容的形象性、趣味性。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从《三字经》、《弟子规》以及《论语》、《孟子》等作品中一些富含哲理的格言、警句入手,这些内容简短、押韵,易于背诵。

2、理论结合实践,不断丰富教学方法

以传统节日为契机,针对性的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比如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等,学校不仅让学生知道这些节日,还要给学生介绍这些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走访文化起源地、参观历史博物馆、游历历史故地,通过参观学习,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认同感;可以结合教材把传统文化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感受并实践传统文化,在活动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传统文化素质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要给学生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必定要有相应的知识水平。

加强师资培训,一方面培养在校师范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课程设置中增加传统文化课程;另一方面要在现有小学教师的研修计划中增加相应的课程,促使其在职后教学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还要提高教师自觉的传统文化教育意识。

4、拓宽教育途径,多维度提高传统文化教育效果

笔者认为,传统文化教育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学校、家庭、社会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家庭是孩子生长形成最初认知和行为的地方,家长是孩子受教育的启蒙者。孩子“同父母朝夕相处,父母对他们的影响、教育随时都在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3]家长要提升自身传统文化修养,还需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创设传统文化学习氛围,给予学生传统文化熏陶。

大众媒体具有影响社会舆论和文化导向功能。教师可以推荐《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国学讲堂》、《中华礼仪之美》等电视节目给学生观看,利用媒体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

-全文完-

文档评论(0)

细雨滴梧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