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docx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

?

?

?

?

??

?

?

?

摘要:目的:分析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照奇偶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接受二甲双胍、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0.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差异显著(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糖尿病临床效果较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西格列汀;二甲双胍;肥胖型糖尿病

作为一种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会致使患者血糖升高超出正常范围,而肥胖人群患有糖尿病的概率更高。患者在肥胖后会出现胰岛素抵抗,致使血糖升高[1]。产生肥胖原因主要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所导致,因此在短时间内体重迅速增加会加速糖尿病的产生。目前对于糖尿病的治疗治疗方法主要以胰岛素和药物治疗控制为主,如果患者年龄偏大,存在其他并发症,可以降低对于血糖控制,避免出现低血糖。这时通过药物控制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照奇偶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纳入标准:选择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肥胖型糖尿病、符合肥胖糖尿病标准、无精神障碍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具有脏器功能障碍、对药物过敏、存在恶性肿瘤的患者。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47-72岁,平均年龄(59.52±4.21)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02±1.33)年,体重65-115kg,平均体重(90.72±8.32)kg;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59.02±4.73)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55±1.56)年,体重62-114kg,平均体重(88.09±8.75)kg。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二甲双胍治疗:接受二甲双胍(生产企业: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规格:0.5g*30s),每日一次,每次500mg。结合患者后续恢复情况调整剂量。

观察组患者接受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接受西格列汀(生产企业:MerckSharpDohmeItaliaSPA;国药准字:规格:100mg*7s)每日一次,每次100mg,联合二甲双胍(生产企业: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规格:0.5g*30s)治疗,每日一次,每次500mg。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效:血糖水平正常、临床症状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血糖水平降低;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血糖无明显改善。不良反应主要分为头晕、头痛、恶心等。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本次研究数据分析,[n(%)]表示计数资料,进行c2检验,(±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如表1,观察组患者中12例治疗显效,16例治疗有效,2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中9例治疗显效,12例治疗有效,9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70.00%,差异显著(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n=30)

12(40.00)

16(53.33)

2(6.67)

28(93.33)

对照组(n=30)

9(30.00)

12(40.00)

9(30.00)

21(70.00)

c2

5.455

P

0.020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如表2,观察组患者1例患者出现头晕、1例患者出现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4例患者出现头晕,2例患者出现头痛,2例患者出现3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差异显著(P0.05)。

表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头晕

头痛

恶心

总发生

观察组(n=30)

1(3.33)

1(3.33)

0(0.00)

2(6.67)

对照组(n=30)

4(13.33)

2(6.67)

2(6.67)

8(26.67)

c2

4.320

P

0.038

3.讨论

作为临床中较为常见的

文档评论(0)

有志者事竟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416315100005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