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VIP

《大学之道》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密而后國治

圆治而後天下平

在明明德

大學之

第二单元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

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

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遂烹彘也。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曾子杀猪

ZengZiKilsthePig

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

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

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了解曾子

第一章

啮指痛心

曾参,侍奉母亲极其孝敬。(家贫,经常自己入山打柴)一次,曾参又进山砍柴去了,突然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不知所措,就站在门口望着大山希望曾

子回来,许久不见归来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正在山

里砍柴的曾参忽然觉得心口疼痛,便赶紧背着柴返回

家中,跪问母亲为什么召唤他。母亲说:“家里突然

来了不速之客,我咬手指是提醒你快回来。”后人也

以诗颂之:“母指方才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

骨肉至情深。”

曾子轶事

■修齐治平

曾子著作《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构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政治哲学体系。

■人为贵

《曾子·大孝》说:“天之所生,地之所养,人为大矣。”认为人是天地间最伟大的。发现并重视人的作用,这是儒

家思想的精华。

了解曾子思想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礼记》第42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当代很多学者认为实际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在宋代以前,《大学》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但由于它

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将《大学》从《礼记》中抽取出来,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把它们编在一起,做《四书章句集注》,经此,《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并被确立“四书之首”的地位。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

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了解《大学》

《礼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20卷49篇,书中内容一是介绍先秦的礼制条文,二是阐述了周礼的意义。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孔子教授弟子的“六经”,都是文古义奥,不易通读,因而需多做解读以辅助理解。其中的《礼》,后来称《仪礼》,主要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诸礼的“礼法”,受体例限制,几乎不涉及仪式背后的“礼义”。而不了解礼义,仪式就成了毫无价值的虚礼。所以,其弟子后学在习礼的过程中,撰写了大量阐发经义的论文,总称之为“记”,属于《仪礼》的附庸。

由于《记》的数量太多,加之精粗不一,到了东汉,社会上出现了两种选辑本,一是戴德的八十五篇本,习称《大戴礼

记》;二是戴德的侄子戴圣的四十九篇本,习称《小戴礼记》。其中《大戴礼记》流传不广,而《小戴礼记》则由于郑玄为之作了出色的注,而风光无限,畅行于世,故后人径称之为“《礼

记》”,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

禮計

稽古楼梓

决娜氏

了解《礼记》

淡鄭氏

“大学”在古代的含义有两种:一是“博学”之

态;二是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大人: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

大学之道,即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解题

文化常识:古代学制

古代学制分小学、大学两个阶段。

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