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第1页
耳穴埋籽
耳穴埋籽,是采用王不留行籽贴于耳穴,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
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一、评估
1.核对医嘱。了解患者既往史、当前主要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及耳
部皮肤情况。
2.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怀有身孕。”
3.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信心。
二、目标
遵医嘱协助治疗,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三、禁忌症
耳部有炎症、冻伤的部位或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王不留行籽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
胶布,弯盆。
五、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合理体位。
2.核对医嘱,探查耳穴,方法有以下三种:
(1)观察法:按疾病的部位,在耳廓上相应部位寻找到充血、变色、丘疹、
脱屑、凹陷处,即是该穴。
(2)按压法:一手持住患者耳轮后上方,暴露疾病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另一
手用探捧(或棉签柄、火柴梗等)轻巧缓慢、用力均匀地按压,寻找耳穴压痛
点,压痛最明显处即为耳针治疗点。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第1页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第2页
(3)电测定法:应用耳穴探测仪测定到的反应点,就是针刺的治疗点(穴位)。
3.核对穴位后,要严格消毒,先用碘酒,再用酒精脱碘,消毒范围视耳廓
大小而定。
4.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王不留行籽、菜籽、磁珠等物,附
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反复按压,
进行压迫刺激,每次l-2分钟,每日按2-3次,以加强疗效。夏季可留置l-3天,
冬季留置7-10天。
5.按压时,患者感到局部热、麻、胀、痛或感觉循经络放射传导为宜。
6.操作完毕,安排患者舒适体位,整理床位,埋豆者指导按压方法。清理
用物。归还原处,洗手,记录并签名。
六、效果评价
1.选穴准确度及操作方法熟练度,局部是否严格消毒。
2.患者体位是否舒适;患者的感受。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感染。起豆后如针孔发红,应及时处理,严防引
起软骨膜炎。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第2页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第3页
灸法
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某穴位或患处
熏灸的一种技术操作。
此法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
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
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
1.核对医嘱并评估体质及艾灸处皮肤情况。
2.患者既往史、当前症状、发病部位及相关因素。
3.患者年龄、文化层次、当前心理状态和对疾病的信心。
二、目标
1.遵医嘱进行治疗,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如胃脘痛、泄泻、风寒
痹痛、疮疡久溃不敛、月经不调等的临床症状。
2.预防疾病,保健强身。
三、禁忌症
凡属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
部不宜施灸。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五、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再次核对。
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第3页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第4页
3.根据病情或医嘱,实施相应的灸法。
(1)温和灸: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3cm左右处
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力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局部皮
肤红晕为度。
(2)雀啄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部位2—5cm之间,如同鸟雀
啄食般,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反复熏灸,每处5分钟左右。
(3)回旋灸:将艾条点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