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通用9篇)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的
1.用朗读的方式学习本课的语言
2.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3.品味北京胡同所蕴含的文化韵味,对胡同文化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
品味北京胡同所蕴含的文化韵味,对胡同文化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导入:
问题:
1.你对汪曾祺有什么了解?
2.你了解北京的胡同吗?
3.你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化的含义吗?
自读课文并讨论
1.概括北京胡同的特点。
第一段:北京城四方四正。
第二段写胡同的原意,胡同取名的来源有很多种。
第三段写胡同的宽窄。
第四段写“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第五段写胡同与四合院是一体。
2.学生朗读课文6-9段,教师配乐范读10-12段,概括胡同文化
的特点。
第六段:北京人大都安土重迁。
第七段:北京人愿住“独门独院”,平时过往不多。
第八段:北京人易于满足,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
第九段:北京人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
第十段到十二段:举例说明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3请概括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感情。
亲切、欣赏、不满、批评、怀旧、怅然低徊。
4品味语言:
1让学生自己读第8段、第11段对话部分找同组同学分角色朗读、
第12段读“这二位同声说”后面的部分、第13段。读的过程中体味
句中蕴含的感情。
2仿照“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的形式表达
一种感情。
语言特点总结:
汪曾祺的语言文白夹杂,有时极雅,有时极俚,时能出人意表。
他重视从古典文学中汲取营养,他的语言有文人气,但又和现代语言
融合无间,是一种纯熟,寓绚烂于平极的语言。
延伸讨论
随着时代的进步,北京的胡同日渐被高楼大厦取代,更多的在高
楼中长大的人认同“高楼文化”“社区文化”,你怎样看待这样的变
化?
作业布置
以居住环境与人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二三百字
的短文。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篇2
一、教材分析
《胡同文化》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属于讲
读课文。本单元由四篇风格形式都不相同的序言组成,是研究作家作
品的重要资料。《胡同文化》是我国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
《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也是一篇文艺小品文。作者诠释了北京
居民建筑和市民文化之间的关系。语言诙谐幽默,京味十足,极具张
力。学生应该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写作训
练的很好的材料。这篇课文处于前后教材的衔接位置,在教材内容安
排方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确立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
型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归纳“胡同文化”的特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分析“居住方式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内在联系”,培养思
维的深刻性。
(3)通过课文发掘有关本地文化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培养学生
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品读体验,体味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
的辨证思维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如何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
难点:作者对胡同文化所持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为了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的原则。
对本课的教学采用点拨法、归纳法、发现法、讨论法和品读法等五种
教法。
用点拨法和归纳法分析文章要点,达成“认知目标”;
用发现法和讨论法等发掘研究课题、交流学习成果,促进共同提
高,达成“能力目标”;
用品读法体验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达成“情感目标”。
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同时也为了使教学过程更具科学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