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S65.020.20CCSB05
甘肃省地
DB62
方标准
DB62/T4971—2024
绿色食品芦笋设施生产技术规程
2024-09-20发布2024-12-20实施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62/T4971—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归口并监督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甘肃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张掖市植保植检站、临泽县农业综合开发服务中心、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榆中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凉州区分校、甘肃省金昌市农村社会发展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福国、周亚婷、华军、胡敏、孔晓霞、马彦霞、祁复蓉、钟辉丽、岳娇、潘香梅、姜硕、负小林。
本文件由甘肃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负责解释。
工
DB62/T4971—2024
绿色食品芦笋设施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色食品芦笋设施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采后处理、生产废弃物处理、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绿色食品芦笋设施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T1326绿色食品多年生蔬菜
NY/T1585芦笋等级规格NY/T2118蔬菜育苗基质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产地环境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产地环境符合NY/T391的规定。
5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性强、抗逆性强、优质丰产、休眠期短的品种。
6育苗
6.1育苗时间
1月下旬~2月中下旬或5月下旬~6月上旬。
6.2种子处理
2
DB62/T4971—2024
6.2.1浸种
用0.2%高锰酸钾溶液常温浸种20min后,清水冲洗干净,在20℃~22℃水中浸泡24h,换水1次~2次。农药使用符合NY/T393的规定。
6.2.2催芽
清洗经浸种处理的种子,用湿纱布或毛巾包好,在25℃~28℃下催芽,待20%~30%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6.3穴盘育苗
6.3.1穴盘选择
选用50孔穴盘在日光温室进行育苗,用0.2%~0.3%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min消毒,取出晾干备用。
6.3.2播种
选用商品育苗基质,装盘播种,穴深1.5cm~2.0cm,将露白的种子平放于穴中,每穴1粒,覆盖基质,浇透水。基质质量符合NY/T2118的规定。
6.4苗期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白天温度25℃~30℃,夜间温度15℃~18℃。出苗后至定植前,白天温度20℃~25℃,夜间温度10℃~15℃,高于32℃放风降温。3d~4d浇水1次。结合浇水喷施1%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水溶液,2次~3次。
6.5壮苗标准
苗龄50d~60d,株高25cm~30cm,地上茎3条~4条。叶色浓绿,子叶完好,无病虫害。
7定植
7.1定植时间
3月下旬~4月上旬或7月上旬~8月上旬,在日光温室或钢架大棚定植。
7.2定植方法
采用单行定植,株距23cm~25cm,覆土5cm~6cm,压实,浇透水。地下茎着生鳞芽顺沟朝同一方向定植。
7.3整地施肥
结合整地,均匀撒施腐熟有机肥45000kg/hm2~60000kg/hm2,纯N112.5kghm2~180kg/hm2、P?O?112.5kg/hm2~180kg/hm2、K?O112.5kg/hm2~180kg/hm2,翻耕耙糖整平。肥料使用符合NY/T394的规定。
7.4开沟施肥
7.4.1挖定植沟
3
DB62/T4971—2024
按1.3m~1.5m行距作畦,畦中间开定植沟,宽40cm~50cm、深30cm~40cm。开沟时将熟土与底层生土分开放置,再回填上层熟土低于原地平面10cm~12cm。
7.4.2施肥填沟
沟底施纯N54kg/hm2~57kg/hm2、P?Os54kg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62T 697-2024地理标志产品 临泽小枣.docx
- DB62T 794-2024旱地豌豆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62T 795-2024旱地扁豆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62T 1283-2024中华蜜蜂引种技术规范.docx
- DB62T 1364-2024绿色食品 油橄榄生产技术规范.docx
- DB62T 1538-2024肉兔饲养管理技术规范.docx
- DB62T 1540-2024肉鸽饲养管理技术规范.docx
- DB62T 2162-2024地理标志产品 小口大枣.docx
- DB62T 2295-2024高寒牧区杂交生产奶羔技术规范.docx
- DB62T 2381-2024动物防疫人员防护技术规程.docx
- DB62T 4972-2024寒区公路隧道冻融环境监测技术规范.docx
- DB62T 4973-2024钢渣细集料稳定黄土路床设计 与施工技术规范.docx
- DB62T 4974-2024地理标志产品 定西马铃薯.docx
- DB62T 4975-2024牦牛巴氏杆菌病防治技术规范.docx
- DB62T 4976-2024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防治技术规范.docx
- DB62T 4977-2024牛支原体肺炎防治技术规范.docx
- DB62T 4978-2024豌豆品种 定豌4号.docx
- DB62T 4979-2024马铃薯品种 定薯6号.docx
- DB62T 4980-2024胡麻品种 定亚25号.docx
- DB62T 4981-2024旱地大豆全膜双垄侧播栽培技术规程.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