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选修课期末试题及答案.pdfVIP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哲学史选修课期末试题及答案

1、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出处《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

和。”

释义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所谓“和而不同”,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

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

泰而不骄--解释:出处:1《论语·尧曰》:“子曰:‘君子惠而不

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2.《论语·子路》: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态度舒泰而不骄傲。也指有地位、有权势后不骄傲。

凡事保持泰然处之的心境是最重要的。

2.四端、四德

四端即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

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

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

也,犹其有四体也。(《公孙丑》上)四端是人之本性的自然呈现,

是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所以孟子认为没有四端,则不能成为人。

四德即妇德:一切言行要符合忠、孝、节、义

妇言:妇女说话要小心谨慎

妇容:女子容貌打扮要整齐美观

妇功:出嫁女要把侍奉公婆和丈夫当作最重要的事情来做

3、道法自然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

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即“无状之状”

的自然。人受制于地,地受制于天,天受制于规则,规则受制于其本

身。

1最高实体范畴;道法自然——这是老子为我们提供的最高级的

方法论。

2人类社会必须遵循的准则--道法自然即道效法或遵循自然,也就

是说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

4、心斋、坐忘

“心斋、坐忘”出现于庄子。是用孔子与其学生对话的形式表达

了自己的修行方法。

“心斋”的原文是“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

心者,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心斋就是抛弃了感官,用虚无之心去对

待万物。

“坐忘”的原文是:“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

此谓坐忘”坐忘,是通过废除肢体,停止思想。开窍而去真正感知宇

宙,与道大通。

“心斋”的境界是虚以待物,“坐忘”的境界是同于大通。“心

斋”“坐忘”是庄子思想的基本范畴,其修养历程是由外而内层层递

进的内省过程,主要内涵是虚静空明,终极目标是与道合一。

5.兼爱、非攻

“兼爱”可算是一种古老的“博爱”思想,由儒家的“仁”和

“礼运”的“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发展而来。”。“天下兼相

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上》).墨子的“兼爱”还要禁止

“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诈欺愚”,反对贵族、富

人欺压下层民众。

“非攻”反映了墨家学派反对发动不义之战的和平愿望.但他不反

对“汤伐桀,武王伐纣”那样的“革命”战争,认为“彼非所谓攻,

谓诛也”。

二、孔子仁学思想

仁仁学思想的学思想的核核心是心是仁仁,,从这个核从这个核心出心出发发,是孔子的,是孔子的仁仁者者爱爱人人,

进而是进而是入入则则孝孝,出则,出则悌悌,是孔子仁学思想的又一要义、又一个纽结,

最后,他提出“泛爱众”,完成了仁学思想的基本建构。

1.孔子提出“爱人”的主张。“仁者爱人”,这种爱是在自己与

他人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爱人是仁之本的

推衍和泛化,是从血缘关系中外化出来的一种认识,它的具体方法是

“推己及人”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已矣

2.孝、悌

孔子所说的仁,不是外在的、强制性的,而是有其心理基础的,

这个基础就是孝。

3.克己复礼为仁

仁的根本:“孝悌”。孝悌即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孔子在这里

首先说明仁的基本性质和内容,这就是约束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于礼

的规范,其次说明仁的一个特点,这就是求仁完全是自觉的,是由自

己决定的,并不依靠他人。最后说明求仁的具体条目,达到仁必须在

视、听、言、动各方面全面地符合礼的一种全面的道德行为。

3.为仁之方

“为仁由己”这是强调道德实践的自觉性。

为仁之方是强调实践仁爱思想要靠个人的自觉,要从自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3****67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