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毕业生“慢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

高职高专毕业生“慢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职高专毕业生“慢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国家政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转型走向高质量发展,我国正致力于成为工业强国。然而,在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下,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慢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文章基于当前时代背景,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高职高专毕业生“慢就业”问题的成因,包括就业环境、就业指导体系以及学生心理等方面。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解决方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提升高校专业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以及完善高校就业服务体系。这些方案旨在为高职高专毕业生的“慢就业”问题提供适应当前时代背景的有效解决途径。

【关键词】毕业生;高职高专;慢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必须抓紧抓实抓好。”截至202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1158万人,比前一年增加了82万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也关系到每个家庭未来的幸福生活。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四五规划中,关键词“人才”被提及了53次,“人力资源”被提及了6次,“就業”则被提及了48次。《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

一、“慢就业”现象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慢就业”研究现状

国外的“慢就业”现象源于“GapYear”和“NEET族”。“GapYear”指的是青年在接受正规教育后,两年内未找到工作,而利用这段时间从事他们认为有意义的活动,如旅游、支教等。“NEET族”则指那些既没有工作也没有继续上学,一直依赖家庭的年轻人。对“GapYear”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年轻人通常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和财富,因此可以在毕业后两年内选择不工作,而去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国外也出台了一些应对方案。例如,美国实施“暑假实习机会”计划,为高职高专毕业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实践机会,以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法国提出了“提前量”计划,鼓励大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参与社会兼职活动,以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国内“慢就业”研究现状

国内的“慢就业”现象最初源于2009年孙东纯的《迟到的间隔年》一书。这一术语取自“间隔年”,直到2015年,国内学者开始广泛讨论“慢就业”的问题及其影响。它具体指的是大学毕业生选择不急于找工作就业,而是选择考公、专升本、考研、外出游学或在家待业等状态。近年来,无论是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大学毕业生整体上都处于“慢就业”的状态。尤其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由于他们处在学历的底层,更容易受到学历歧视。因此,大多数人会通过专升本提升自己的学历,从而延迟就业。

(三)“慢就业”现象分类

针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动机进行分类,可将“慢就业”划分为积极性和消极性两种类型。

“积极性慢就业”指的是那些对未来充满希望、拥有明确计划和安排的学生。他们需要一段时间来考虑自己的发展方向,但会采取行动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实践水平,以备选择更好的工作岗位。这一类学生可细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感觉当前学历无法满足自己对喜欢工作的需求,因此选择继续深造,积极准备专升本;二是感觉自身能力尚不足,因此选择参加短期的技能培训和学习,以提升就业能力。

“消极性慢就业”则是指缺乏合理自我认知、未来规划不清晰的学生。他们心理期待的岗位可能过高,自身技能无法匹配,无法明确自我定位,导致在求职过程中屡遭拒绝,从而陷入就业节奏放缓的状态。这类学生也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因心理期待的岗位与实际能力不符,持续被用人单位拒绝;二是完全依赖父母安排工作和职业规划,缺乏主动性。在父母未为其找到合适工作之前,他们允许孩子在家中“啃老”,对其缺乏要求。

二、高职高专毕业生“慢就业”的原因

(一)就业环境复杂,供需关系失衡

随着全球经济衰退,我国外贸市场减弱,导致部分行业陷入“寒冬”,一些中小企业倒闭破产,全国就业岗位减少。2023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再次创历史新高,导致青年失业率攀升,仅2023年第一季度,16~24岁适龄青年的失业率高达19.6%。

供需关系失衡也是影响就业形势的关键因素。目前,劳动密集型工作和高级技术型工作是两个岗位需求较大的领域。劳动密集型工作门槛低、薪资待遇一般,但操作简单且重复性强。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提升,高职高专毕业生不太愿意从事这类低质量工作。相比之下,高级技术型岗位的就业门槛较高,专业性强。高职高专毕业生中只有部分学生具备符合岗位需求的技能,而另一部分学生虽然怀抱就业的渴望,但由于技术水平不足,成为他们就业道路上的障碍。

(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不足

高职高专学生生源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单招考试录取,另一类是通过统招考试录取。对高中考生而言,三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